来不及珍惜就已失去

标签:
手稿电子文档it |
分类: 想当年 |

网友“修木读史”给我留言说,著作的手稿要好好保存着,一不小心会有人研究你,根据手稿就能写一本博士论文呢。此言是调侃哈。但年少时就是没想到要给自己保留什么手稿。东写西写的小块文字,都是连底稿都不留,直接寄给编辑,盼望的是赶紧见报见刊,变成铅字比什么都让自己兴奋,当然还有变成铅字后三个月的小小润笔。谁想过要报社和杂志社把原稿再寄回的?即使想了也不敢提,怕让人家编辑麻烦,说不定烦了你这种抠门作者,以后就彻底给你退稿了。不仅如此,连翻译的书稿自己都没有用复写纸留底子,就敢把唯一的稿子挂号寄给出版社,心里就是相信出版社,即使他们不用,也不会给我弄丢,会挂号寄还给我的。就这样,我有的长稿子经常是不留底稿,这个出版社退回后再寄给别的出版社,从来没丢过。80年代啊,人真好!
那件事让我很伤心了一阵子,但也就过去了,因为书稿变成了铅字出版了,手稿丢就丢了吧,我甚至把复印稿也扔了,因为复印件留不久就会退色,字迹也会模糊。看来我还是对保留原稿不是很上心,否则我会不厌其烦地不断告诉人家把原告退回给我,原稿就不会丢。
手写的原稿,如果不是因为我无意中保留了半部小说原稿,我就不会留下一点原稿。因此现在很珍惜那几百页纸,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稿纸呢。记得小时候,出版社和杂志社为奖励投稿作者,经常是送我们几本印有那个出版社名称的稿纸,我们都兴奋莫名。等我后来进了出版社,发现每个编辑都可以随便用这种稿纸。那段时间里我写的所有文字都是用的中青社的稿纸,也就不那么爱惜了,经常是一篇东西一气呵成,写一半不满意了,就把还空半页的稿纸扔掉,换张纸重写,有时纸篓里会扔很多这样的半页空白稿纸。人有时就是这样忘本,想想是该惭愧的。我后来也给有的译者寄过几本稿纸,估计人家也像我偶尔得到赠的稿纸时那样也很珍惜,舍不得用。这种珍惜和兴奋都成了“铅印时代”的往事,随着电脑的出现,随风而去喽。
一个辛苦的“爬格子”笔耕时代就在我胡乱写作中晃过去了,从此不知什么叫manu(手写)script(稿件),只有e-version,真是白驹过隙。我还没来得及懂得珍惜自己钢笔写下的字,就进入了电脑时代,也不知道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但有一点,电脑救了我:我这书呆子长期伏案留下了颈椎病,写字时间长了背部就疼,医生说治不好,只能经常烤电,但不能去病根,还说让我少伏案写字,那不是让我失业吗?有了电脑,我可以直着腰昂着头打字,颈椎就不疼了哈。我能不感谢电脑吗?否则,我现在估计就得用特制的架子,把稿纸高高地夹在上面,抬着胳膊像在黑板上写字那样写东西,估计颈椎好了,胳膊会得病,那个姿势一天能写几个字呢?当然,用电脑颈椎病好了,也许会眼睛处问题,会有电脑辐射问题,这是看不见的。谁知道呢。写一天算一天吧,至少颈椎病好了,写作翻译速度提高了。就别想那么多了。
前一篇:荣幸与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