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份开始,我就在做一件“送公粮”的事----在网上查一些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拙著拙译,然后联系他们,表示自己愿意为他们补齐我的书目。收到人家表示愿意接受赠书的回执后就开始一家家送书上门了。本来最早只是打算为我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了两个母校补齐书目,后来扩大到其他一些大学。把书挂号寄走,然后陆续收到人家的捐赠证明,按说就该到此为止了。但我偏偏比较认真,每过一个来月还要上网去查一下拙作是否被编目上架流通,因为我并不是为了获得一张捐书证明的感谢信,我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全部作品完整地在那些大学上架,让那里的师生有机会借阅到。
从速度上说,我故乡的大学最快,不出几天人家就把捐赠证明和编目一起发给我了。还有一些顶尖的大学也很快就把我的书上架流通了。这当然让我感到欣慰。但有几家确实有点滞后,过了暑假后我发现时光半年飞逝了,他们的编目里还不见我捐赠的书目,我就有点着急,心想别是假期里下雨把我的书淹了什么的,那就太令人感伤了。于是我就难抑小人之心给人家发邮件询问。结果得到的是人家的抱歉回函,告诉我说我的书保管的很好,就是因为。。。。。。诸多原因一直没顾上,理由还包括新馆建设搬迁等,让我觉得自己太过于小人之心,反倒惭愧了。
无论如何,11月初,我捐赠给一些图书馆的书都编目并上架流通了,为此我感到松了一口气。按说捐书就是只管播种不问收获的,我自己太看重自己的心血,就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其实人家把我的书保管得很安全,流通只是时间问题。不可能所有的图书馆都像自己的故乡大学那么特别重视自己,我是有点庸人自扰了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