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aike.baidu.com/view/311287.htm?fr=ala0_1
刚在圈友的博文上发现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钱春绮先生在春节前夕去了。说不上悲痛,因为我们不熟悉,但心中肯定有一丝淡淡的哀伤。因为钱先生的在译界的口碑一直是我心中暗自学习的榜样,他那么多年以自由职业者的姿态翻译,完全靠低廉的稿酬生活,一生孜孜不倦地孤独翻译,到米寿之年还在翻译荷尔德林诗歌,简直是奇迹,老骥伏枥的精神,历久弥新的译文,应该是少有人能及的。何为“职业翻译家”?钱春绮先生是也。直到1995年他被上海文史馆吸纳,才算有了一份不高的固定收入(后来涨到了1600元)。而文革期间他不能出版自己的作品,一下子十几年没有收入,完全靠积蓄量入为出生活养家,实在不易。即使在那个年代他仍然默默地翻译着可能永远也无法出版的德语文学。
若论“职业翻译家”,似乎钱是新中国第一人。其他大师,似乎都有个公职,如杨宪益先生当然也是职业的翻译家,但那个铁饭碗还是和钱的泥饭碗不一样哈。如果不论名气,不论其他,仅论这一点,应该说钱是“个体户翻译家”,纯粹鬻文为生,捉襟见肘的日子,估计没几个翻译家能比。我说的他是我的榜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指这个,其他达到了钱先生水准的翻译家自然很有几个,论学问都是我们的榜样,但榜样的土壤和水质却是大不一样的。同样材质的嘉木奇葩,钱先生是长在贫瘠的土壤里的,随时会粮草断顿儿,可其精神之花依然璀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