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华中师范大学素来有好感,这来源于它80年代的一本开创性的杂志《外国文学研究》(有网友帮我纠正,创刊期是1978年,谢谢!),那个时候它是唯一的一本这样的季刊,可以说是我们所有学习外国文学的学子包括那些著名的专家教授的必读刊物,比社科院外文所的《外国文学评论》办得早很多年,一个省师范大学办了这样的全国性大杂志,真是推动了文革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普及,功勋卓著。
本来我只是个读者,从中吸取养分。但到大四时,发现我们学校中文系的一个才子居然成功地在上面发表了研究论文,令我在羡慕之余也跃跃欲试,心想咱外文系的再这方面绝不能输给中文系的。所谓珠玉在侧,所谓近朱者赤也。
1984年研究生论文的英文稿写完,就迫不及待将其中与劳伦斯的《虹》有关的一章翻译成中文投给了这个杂志,题目是《时代与<虹>》。没想到,答辩还没开始,杂志社就给我来信通知我拙文留用,请勿投其它刊物。这对一个青年学生来说是多大的鼓励啊!等我毕业参加了工作,杂志编辑的最终刊发通知也寄到了我的新单位,责任编辑的名字是奠自佳。随后杂志也寄来了,当然还有稿费,绝不会用我出版面费。后来在某地开会,报到时有一位衣着朴实的老师告诉我他就是奠自佳,令人敬仰。这个杂志办事公平,公事公办,对一个小研究生都如此,可见一斑。那时想在这家杂志上发文章的人该有多少!
二十多年过去,同样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学教育》杂志,不仅要收版面费,还侵权转载我的文章,八个月不理睬我,直到找上门去,才说杂志不盈利,没稿费,但事实上他是用我们的文章发头条二条,以此蒙蔽别的读者,让他们以为我们都是交了版面费才发表的,此乃低劣到家的把戏。和奠自佳时期的杂志比,判若云泥,天壤之别,到了路人不齿的地步。
此华中师大非彼华中师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