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与三联书店出版的范用先生编《买书琐记》不期而遇,看目录上尽是鲁迅、朱自清等现代大师的文章,到下编(海外部分)里开始出现几个我认识的活人时,居然发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是收了我两篇,分别是伦敦和诺丁汉淘书记。受宠若惊之余发现是前几年出的书,都印第三版了,印数达两万册,可我才发现。怎么三联做书也这么草率,要等作者发现后上门去讨要呢?于是打了电话过去,很快就有编辑回电,说没找到我的联络方式,并说马上补寄书和稿酬。果然几天后这些都寄到我手上,编辑郑勇先生还告诉我专门做了几十本毛边版,可惜时间过久,无法给我了,就找了另一本《抚摸北京》的毛边书给我,聊作补偿。因为一本书而得两种,很让我起先的那点不快释然。随之爱不释手地翻看“琐记”,心想这样一本没有插图的三十万字“闲趣”书,其实是密密麻麻的一本字儿,居然三次能印到二万册,看来出版社一开始做这书是要不计成本才行。而且要有信心才行,否则印不到二万可能会赔本的。如果一开始就抱定第一版就赚回本的主意,这书恐怕就出不来了。出这种闲、淡小文集子,非有耐心和信心不可。当然,要有爱书之人买回家去才行。这个郁闷的周末,可以好好读读这些闲章了。
唯一奇怪的是,别人的文章都注明的出处,我那两篇后面却没注明选自什么地方。它们最早发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后来收进我的散文集《名家故居仰止》中,网上转载的很多,最终选自何处反倒编者不注意了。但范用老先生还是很认真,把我谈霍嘉特那本《识文断字的用处》的文章中的书名改精短了,叫《识字的用处》。这一改,我原先翻译中暗含的小小幽默和闲趣就给改没了哈。如果范老读过这本书,他肯定同意我翻译成“识文断字”而不仅仅是“识字”。那书里霍嘉特的叙述常常幽默风趣一把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