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衙门
前一阵子北京的媒体上不断出现“直隶会馆”四个字,广告攻势很强,却原来是一家直隶官府菜馆,据说菜馆里陈列着直隶首府保定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可以在品美食之余鉴赏文物,是一座建在博物馆中的菜馆。不知别人感受如何,反正这种广告情调忽悠起我内心的一点乡情和怀旧,就惦记着有时间去体验一下。
昨天是假期,不堵车,就决定到清华西门的直隶会馆用晚餐了。会馆占了北大博雅会议中心的一角,与博雅塔交相辉映,下沉式花园,淡青色楼宇,现代化玻璃墙,外观自然是气势逼人,上书直隶会馆几个大字,这阵势反倒让我这个老保定城里的后街男孩发憷:咱老家当初没这等富丽堂皇啊,即使是那个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直隶总督署衙门和高耸入云的大旗杆也不这样让我望而却步。俺家的哪个老榆树、枣树和古槐书掩映的四合院与青石青砖的吴佩孚公馆为邻,那个公馆里住着我的同学,我去过公馆里的几乎每个房间,当初只觉得富贵,但不知道那竟是大军阀的公馆,那已经是我少年时代体验过的辉煌之最了。而在这个同样是青色的豪华会馆面前,一时间,我脑海中产生了时空的错觉,感到我是那个衣着寒酸的小男孩来到了星外世界。犹豫之间,服务员热情地迎了上来,说的是略带保定口音的普通话,倒让我亲切不少。随之让我看脚下玻璃钢地板下一幅全景模型,那是我最熟悉不过的直隶总督署院落建筑模型,我看到了辕门和大旗杆,那是我儿时玩耍过的老地方。就这样随着服务员进了菜馆落了座,菜馆的大堂背景居然是李鸿章建的旧淮军公所戏楼。青灰与黑白的色调,很适合怀旧,也就不知不觉中开始点菜了。
那种官府菜,自然是形式重于内容,考究厚重的杯盘碟碗和八仙桌椅和身边的戏台更吸引我,此时吃什么倒在其次,因为那些据说是总督们待客的菜品本来就离我们普通百姓很远,哪个是李鸿章的最爱,哪个是曾国藩的保留肴馔并不是我的关切了。直隶总督走马灯式地换过近100个,每人都带来一些自己的家乡美味,这样算来,直隶官府菜不成了这些总督们的家乡菜荟萃了?这样一想,不禁暗自发噱。可怜哦,我在保定度过的青少年时代是穷困潦倒加革命的70年代,能吃饱就不错,哪里还有人注重挖掘整理这些官府菜?如果有人敢这样做,就成了罪人。所以我们与真正的直隶传统是不相干的,那个直隶总督署建筑群落,如果不是因为当年被市委市政府占着,估计早就被当成“四旧”给夷为平地并盖上红砖或水泥楼了。
所以,直隶一直是我的想象,想象的现实媒介就是那个森严的总督署和逼仄但美丽的小小莲花池等几处古建筑。除此之外,家乡和别的中等城市没什么两样。所以我的乡情一直似有似无。
现在匆匆在这个会馆里逗留片刻,有点亲切,但又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但总算有人在以某种方式唤起那片土地上的和已经离开那片土地的人们对故乡文化的记忆或想象了,这种努力虽然是与商业联系在了一起,不免有浮光掠影的肤浅感,但是可贵的。真实的老保定,是厚重的城墙,清冽的护城河,无数的庙宇和四合院串起的燕南第一大都会,畿辅重镇。唤起那个氛围的现实媒介几乎不复存在,那个北方古城几乎不可复制。所以,“直隶会馆”的努力应该仅仅是个小小的开端。事情总要从肤浅开始,尽管不希望它以肤浅告终。
保定旧火车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