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马
黑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28
  • 关注人气:20,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剃头

(2008-01-27 23:16:08)
标签:

剃头

铁拨子

健康

分类: 俺的随笔
 

剃头

 

第一次去美国出差一个月,出国前做了很详细的准备,结果是身外之物考虑了个周全,独独忘了自身的头发,没有理发就出国了。到美国一吃黄油奶酪之类,生长激素竟焕发第二青春,十来天过去这头黑发不仅乌亮了许多,也飞扬了许多,颇有日长一厘之势。

   我这个分头样式还好办,细细梳理一下,显得比往日油亮可鉴些。被人说成“抹多了头油”,大有奶油小生之嫌。可那位洒脱无比留着齐刷刷“板寸”追求阳刚的哥们儿则愁不胜愁,因为那个发式需要三日小修,半月大修,才能保持男子汉风度,否则就显得长毛散乱如囚犯一般。

    于是每天上班见到美国同事首先就是打听哪儿剃头便宜。有说三十几美元的,有说二十几美元的,最便宜的也要十五美元,且是只剪短不管洗理吹。再问理发店何在,答案叫人不可企及:在他们各自的住宅区邻居家里,要去一趟就得搭人家的汽车,因为人家都住几十英里外的郊区,没私人汽车是去不成的。如坐出租,车费要几十美元。算了。再问城里理发店,美国人说那是有钱人去的地方,最便宜的也要三十五美元,那就是小三百人民币了。

    我当然不甘心剃这“冤枉头”。好在我的电动剃须刀还有个功能,就是简单修理鬓角,为此专门装有一个小剃刀。我得以每天自己修理一下鬓角,顺带修一下过长的头发。这样总算对付了下来。

    后来又到了法兰克福书展上参加拙作《混在北京》的首发式,本想照旧天天修理鬓角,以对付报刊电视采访时的拍照。可不幸的是,德国插座是欧洲大陆式的,陷到墙内有一寸深,我的充电剃须刀插头无法插入。原来我忘了带欧式转换插头了。看来我只能进德国的理发馆了。天知道,德国的理发店价钱会不会比美国更贵?因为它的物价普遍高于美国。但我当天必须剃个头,因为第二天就有德国电视三台的访谈和德国通讯社的各国作者存档拍照。

    天色已晚,要么去超市买转换插头,要么进理发馆剃个高价头。这时我侥幸地打开电刀,它居然还有电!在美国充的电还没耗尽。我决定保留这点电能,只用电剃刀修理头发,而用飞机上发的一个手工剃须刀刮胡子。就这样我在德国几天没有理发,照样对付了电视台的录像和通讯社的采访拍照,看看德国摄影师拍的照片,我那头自己修理的黑发还很柔顺,并不掉价儿,省了三百来元呢。

    回国后,我照旧去楼下马路边的理发摊儿。一拉溜儿四五个师傅,不用排队,坐上去就理。

    眼前是流水般的行人自行车,观着街景儿和师傅谈着物价,听他说着自己的老伴儿和儿女,觉得挺惬意。依稀觉得回到了童年,串街的剃头师傅拨楞着一个“铁拨子”,嗡嗡作响,走门串户一毛钱剃一个头,一边剃一边讲故事哄小孩子。这种剃头“铁拨子”早成文物了,可那嗡嗡的响声还在我耳畔萦回,童年那简朴温暖的生活方式再也没了,但它总在提醒着我节俭着过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