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买火车票到处排大队,京城无处不排队,好不壮观。因为要买去武汉的票,我也为此犯愁。这时报纸上说通州城里有个角落里的小站叫通洲西站,因为大家都找不到,因此那里成了购票天堂,根本不用排队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票,还画了路线图,果然是窝藏在通州城里一个极隐秘的地方,按图索骥都难找到的地方,而且不通公共汽车。
那天正好过通州,就按照地图的标志一路开车过去,但发现地图上的路线到了现实中就是断路,不得不反复退出再绕路前行,经过艰苦寻觅,终于在一个叫杨庄的地方发现了“通州西”三个屋顶上的大字,欣喜若狂地开进去,居然发现那是一个荒芜人烟之地,周围都是很破的房子,荒凉的小院子里有一座60年代的农村小车站,水泥房,绿门窗,玻璃没了,用塑料布挡着随风呼哒着。我怀疑这里还在运行,甚至怀疑有人。偏偏这里就有人,出来一个穿制服的女士。我犹豫着问:这里卖票吗,她奇怪地看着我反问:谁说不卖,一直卖呀。说着大声喊一个人的名字,说:找你的,买票,快点。随之另一女士抱着刚晒暄腾的被子、披散着象是刚洗好的头发高兴地出来,招呼我们进站买票。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不信这里卖的是真火车票。但那售票员打开电脑,迅速地出了票,一切都是真的!天堂呀!天堂车站。
多么朴素可爱的乡村小站,那是我童年偶尔去农村舅舅家的记忆,那个小站叫“清风店”,就是这么朴素,小房子,绿门窗,候车室里几把木头椅子,水泥地。。。。但这个通州西站的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其中一个还叫“京贸国际”,对面是法国风情的公寓区和京通高速路,一派现代化景象!这小站简直是都市里的乡村,是电影布景。这感觉实在好。我们还有那么多农村小站,都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原汁原味地保护,继续运行,周围该怎么现代化还怎么现代化,甚至把小站建成公园,这样特别让人觉得心里温暖。前几天去“798艺术区”,感觉巨佳,高楼大厦包围下的50年代工厂区被包装成了画廊和咖啡馆,十分浪漫。不同的是,那些工厂车间都停工了,而这些小站还在营运,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保护活的它们,让那些朴素的东西活在现代化的现实场景中,那才叫行为艺术呢。记得前几年去越南,过凭祥,也被那个60年代的小车站感动过,不知它是否被现代化了,如果还没有,就让它继续60年代下去吧,太可爱了(当然设备要现代化,要电脑控制,但外观千万别拆呀!)
通州西站,北京城里估计就你这么一座可爱的车站了,永定门车站已经停运了,那个小绿车站估计要被消灭了,多可惜,为什么开发建设的人都不想到保护点什么呢,我们的建筑设计专业都学什么东西,估计就学会了拆。通州西站千万别重蹈覆辙。
过年期间我经历了这么一次感动,也鼓励大家有空去通州西站看看,其实特容易找,过了八里桥收费站,往前,见路口就右转掉头,沿小路走五分钟左转就进了杨庄,村口就是通州西站,我的天堂车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