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马
黑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28
  • 关注人气:20,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奶酪与臭豆腐

(2007-02-24 19:24:03)
分类: 书评/序/跋

奶酪与臭豆腐

关于“奶酪”和韦尔奇自传热

绝大多数中国人绝对不喜欢西方人嗜之如命的奶酪,斥之为“臭脚丫子味儿”,但喜欢吃北京的腌臭豆腐和上海的炸臭豆腐。现在,喜欢臭豆腐的中国人突然对一本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美国版漫画小书爆发出空前的热情,人们在传阅,报纸在讨论,网上更是连篇累牍地评论,甚至连中英文故事梗概都上网了。不待见奶酪的中国人何以对这本冒着“臭脚丫子”味的外国书如此感兴趣呢? 
这本讲两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如何应对局势变化的小书本应是“小儿科”,与“农夫与蛇”和“司马光砸缸”之类的故事相差无几的寓言,却被誉为“小故事,大哲理”、“工业革命后最畅销的寓言”、“解决信息时代个人危机的心理教程”、“以简单的方式克服文明的负累”的书。听着像新时代的《圣经》。还有报道说,它一经出版,很快就引起了许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的关注。80余家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都采用该书作为公司员工培训教材。该书现已被翻译成11种语言在全球掀起了“奶酪风暴”
我们生活中当然没有感到这股风暴。我隐约觉得这种“风暴”之类的夸张文字是在热炒“奶酪”,我明白奶酪经过加热后会变得粘稠,味道更加浓郁美妙(我做早餐就喜欢把奶酪放在面包片上烤,直到把奶酪烤化在面包片上〕。
“奶酪”被提高到了如此崇高的地位,与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挂上了号,很明显,权力和金钱都如此需要这块“奶酪”,逼得你不得不去掏钱买来读,谁都知道在这个除了权力就是金钱领衔的“镀金时代”,谁不赶紧追随,落伍和下课就是立马儿的事,就成了天下最弱智的人了。
于是,那臭脚丫子味立即成了科隆和夏奈尔什么的同义词,引得人们趋之若鹜。想成功吗,想发财吗,想成为智者吗,赶紧,买本“奶酪”来读。一本四万字的小书,通过两个老鼠和两个小矮人的故事就能把为人处事安身立命发财升迁的招数讲清,如此深入浅出,一字千金的书,比那些经济学家哲学家们讲大道理的书(如《资本论》和《周易》)明白易懂,当然能风靡全球了。
随之出现的是更急功近利的出版界“搭便车”现象:人们开始前赴后继地迅速赶制一批书名相近的图书,与最早的“奶酪”同时叫卖,我看到书店里排成一排的就有《我能动谁的奶酪》和《我不想动你的奶酪》等,有一本据说还是某个人的处女作呢,他看了最早的奶酪,发现这种书他也会写,果然笔到书成,不出三个月就将自己的处女作隆重推上了市场,印数好几万。我在此为准备继续克隆奶酪的作者们想好了更多的名字,如蒙采用,非但不追究知识产权,还引以为荣:《我动了谁的奶酪》,《谁敢动我的奶酪》,《看谁敢动我的奶酪》,《你丫动我的奶酪试试》……如此添油加醋排列组合下去,直到让中国人听到奶酪二字就吐为止。
其实小老鼠和小矮人们如何应对变化的态度和我们的“人挪活”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易穷则变,变则通”什么的古训是一致的。但“奶酪”这样的书没有那些古训那么累人,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古汉语知识,加之作为一种商业炒作魅力大增。这很符合眼下人们急功近利迅速发家致富的心态。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做梦都在赚钱,都在成功,都在当官,且急功近利,缺的就是这种出奇制胜的简明宝典。哦,干脆连书都不要读最好,看哪个能人能创造点咒语和暗号,让大家齐声高呼点什么“芝麻,开门”致富该多好!所以人们可以数典忘祖,宁可相信“奶酪”。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居然会经常败在外国通俗文化手下,这和时代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古典中国文化如果不能化做可以亲近的可以实践的道理,就只能是少数学究们阁楼里为之皓首穷经的东西。也怪不得人们如此“弱智”地接受奶酪了。
商家生怕奶酪这样臭脚丫子味的东西让中国人不识货,又推出奶酪加韦尔奇自传的销售套餐,号称两本书一起买了读就意味着将成功发财买到了手,因为后者据说是全球最富有的CEO,其成功经验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圣经》了。
我知道现在克隆奶酪和热读韦尔奇自传的人们都是些聪明人,是白领甚至金领们。说他们弱智肯定是不恭甚至有矮人朝巨人脸上啐口水之嫌。他们可是些手握各种名校文凭并能直接用英文阅读奶酪的新潮一族,谁能说他们弱智呢?但说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或着说利令智昏或者说他们患上了阶段性弱智或干脆说一时迷糊,可能比较准确。他们太想成功,太想早点当上大大小小的CEO,CFO什么的,可他们又太不想费脑子读点什么挑战他们智慧的书,终南捷径当然就是这种漫画类哲理小书和名人自传了。这类书据说能让他们在轻松幽默中和活生生的典范启迪下茅塞顿开,领略成功要义,读了马上就能见效,是灵丹妙药。
这真是个浅薄的时代,是个匆忙的时代,人们都在寻求立竿见影的妙药,一夜之间发财,半年之间功成名就,买上名车,住上郊外的大house,搂上温香的妙龄女郎。于是在于黑道恶人和贪官污吏,其终南捷径是明抢暗夺和贪污腐化;势利小人则是坑蒙拐骗;小家子市民们尔虞我诈;小知识分子们揩油占小便宜。聪明的这领儿那领儿则不肯与黑道红道白道的同流合污,也不与小市民小知识分子们一样庸俗,他们要靠自己的知识引路,坚决要找到一本致富的圣经,一字顶一万字的那种,刹那间醍醐灌顶的那种,以求开天目,发大财。这样的《圣经》最好是“奶酪”和名富们的传记了。商家真是聪明过人,对这些做着发财梦的人们明察秋毫。
但是别忘了,这书起名叫奶酪,是因为奶酪是西方人的主菜,他们能把奶酪变着花样做着吃,其最美味者据说是那种发酵发出绿毛的奶酪,价格贵得令人咋舌,只有能消受那种奶酪的人才最有品位,是上等人。做奶酪的机制和做臭豆腐的机制南辕北辙,那消受绿毛奶酪的胃口机制与消受臭豆腐的胃口机制不可同日而语。你以为你读了奶酪就时髦了,就能应对所有臭豆腐类的问题了?你以为你有了韦尔奇自传你就能做CEO了?赶紧清醒点儿吧。还是关心点与臭豆腐有关的问题吧。奶酪解决不了臭豆腐的问题。
别的不说,那小老鼠发现这里的奶酪没了,换个地方去找奶酪就是,那是因为别的地方还有的是奶酪,而且人家那里经常因为奶酪过多而轰然倒入大海以维持物价平衡。我们这里行吗?我们也常说“人挪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和那小老鼠挪个地方找新奶酪有什么区别?可现实中的情况是僧多粥少的时候为多,你不死盯着碗里的粥和盘子里那点臭豆腐,一不留神它就进了别人嘴里。你要人挪活,可挪来挪去遇上的多是些“坐地泡”,你熬得过这些挖地三尺经营着关系网的人吗?韦尔奇是奶酪机制下成长起来的,以你吃臭豆腐的资质想走韦尔奇的路,怕是天真烂漫了点。当年毛泽东就是不信洋奶酪之类的教条,打破了“城市暴动”的经典马列主义条文,搞了个“以农村包围城市”,结果成功了,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当时比他有学问的人多了去了,不少是吃奶酪的,可就是不灵。
还有,你以为加入了奶酪的机制臭豆腐就变成奶酪了?其实臭豆腐机制还在挡着奶酪。比如笔者的一本书被某著名出版社侵权使用了,按照知识产权机制处理起来很简单:赔偿。但人家斜刺里抽出一纸什么版权局的内部文件告诉我侵权合法。我质问版权官员我们不是加入WTO和伯尔尼公约了吗,怎么内部文件还能比国际法大?回答是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特殊就特殊在奶酪管不了臭豆腐的事。
白领金领兄弟姐妹们,奶酪可以尝尝,但别痴迷,臭豆腐还是家常菜。奶酪成功法不过是书商们的炒作。至于那些克隆奶酪,更不值得尝鼎一脔,想想,寄生在奶酪上的臭豆腐是什么味?可怜的写作人,想象力太贫乏了。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就象某些产品商标采用换个字母之类的模糊法模仿别的著名商品商标一样,据说原商标持有人是可以状告后者是不规则竞争的。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谁动了我的臭豆腐》之类的书。谁来写写看?这个书名无偿转让,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写。别看臭豆腐简单,想让它臭到家也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