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连洗头发都被“后殖民”化了,除了海飞丝和飘柔等合资的,好象所有国产的都劣质似的。俺的头发盛产头皮屑,用过以上那两种再用别的就感觉头发发粘,心想完了,我这头发彻底被后殖民了,离了它们就麻烦。那天洗脑袋时发现海飞丝没了,临时到门口的上海“迪亚天天”小超市去买,结果那里没有任何“后殖民”牌子的洗发水,都是国产的,价格很低。我问过,人家说这种超市不进高价东西。可我的头发还湿着,不能再跑很远的高价超市去买海飞丝,就毅然打算支持一下民族工业。这时我眼前一亮,发现了少年时代天天用的海鸥牌洗发膏!对呀,那个时候我的头皮屑比现在还厉害,用海鸥一洗就特别顺,后来海鸥就不见了,还怪怀念的呢。直到到80年代,用海鸥还被有的农村同学看成是“资产阶级”,很多同学都用香皂直接洗头。现在发现它还是那么朴实,鸭蛋青色的包装,再看包装上的说明,其厂址居然是上海市保定路,那条小路我去过,在上海的闹市区,很僻静的小巷子,里面有家庭小店卖那种黑色白面做的菜肉大馄饨加荷包蛋,一次一大碗,特别实惠好吃。当初我发现上海有这么一条用俺家的名字命名的路就觉得亲切,觉得上海更像首都,它的街道用全中国的地名命名,当初如果再大胆点,弄几条伦敦路,纽约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路就好了,就成了世界的首都。我如获致宝地花几块钱买了一罐海鸥回家。一洗,那种香味如故,就是在我这后殖民的头发上有点不柔顺,看来要改回来还需要点过程。用过几回就习惯了,照样去屑,比海飞丝并不差,还便宜,就一直用了下来。海鸥,还活着呢,当然是在这种小店里才能买到。但说明它不亏本,否则早就没了。想想,中国还有多少人在用海鸥啊,能养活一个厂,真不容易。我要继续支持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