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或不是朋友的人送我的书(1,洋哥洋姐洋叔洋婶儿们)

(2006-11-04 16:01:04)
分类: 书评/序/跋
   今儿个北京刮巨大的风,潮白河大堤路上漫天的黄叶飘飘洒洒,简直是落雨飞瀑一般,河道里虽然没有一点水,但翻滚着红黄斑斓的落叶,也算是一景儿吧。只要不去想潮白河里滚动的该是水,心就不会酸,反而会觉得这景象颇为壮观呢。
   从河边踏秋归来,觉得该回忆我那些赠书了。要开头,就说我那些劳伦斯的书的来历吧,好歹那算我的专业嘛。
   在闽师念硕士时,选择了劳伦斯做毕业论文,可是1982年,那个省师范大学哪里有一本劳伦斯的书?学校和系图书馆很好,让研究生们跑北京上海查人家图书馆的书目(可惜那时没网络,要靠我们自己坐火车全国跑,去抄人家的馆藏目录,每本书的编目都要抄写仔细正确),然后通过馆借方式邮寄借来书,然后复印装订成册,糊上牛皮纸封面借给我们。我就靠这些千辛万苦得来的书写了论文,得了国内第一个劳伦斯研究硕士。不知道福建师大图书馆里有没有保留这些特殊的藏书。
   毕业后想业余时间继续劳伦斯翻译和研究,但我又不在研究单位和大学供职,就得整天挤公共汽车去北京图书馆,很是吃不消。便想有一批自己的劳伦斯藏书。每月100元的工资,一分外币没有,这简直是做梦。但机会终于有了。1985年,单位的老总被邀请去澳大利亚开会讲中国文学,派我当翻译,结果邀请方说只付老总一人的差旅费,翻译的费用自理。单位没外汇,于是毅然决定让我代表老总,哦,不,是代表老总代表中国去用英文发言。于是我就成了会上唯一一个25岁的小发言人。会上结识了澳大利亚企鹅出版社的发行经理,她给我该社的出版目录,说我可以挑一些我感兴趣的书。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就在几本重要的劳伦斯作品后面打了勾,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劳伦斯基本藏书。会上还认识了西澳师范大学讲师坎先生,他就象导师和大哥关心我,给我讲他的国,他的家,讲文学,讲劳伦斯,带我到大学附近的二手书店淘书,还去了大学书店买新书。他还慷慨地从自己书架上拿下《查泰莱》等书送给我,就这样我又有了一批书。12年后坎哥又帮我斡旋,使我获得大学的邀请去做访问研究员,这次兄弟阮囊不那么羞涩了,自己狠逛一手和二手书店,越洋背回不少书来。有这么一位洋哥哥帮忙,我的基本书目算是很充足了。可惜,坎哥英年早逝,去时才50多岁,我在阴雨霏霏的诺丁汉收到了坎嫂洒满泪水的刊有悼词的报纸。他和家兄年纪一样,却这么早就走了,真让我伤心。
   1988年在德国国际青年图书馆年会上认识了美国新泽西一位大学图书馆馆长弗雷泽先生,那真是一位大学者。闲聊中知道我的劳伦斯兴趣,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给我寄来图书馆下架的旧书,多是些研究类的理论书,虽然在美国是“过期”书,但对我来说作翻译参考仍是雪中送炭。那些用专门的软包装信封包裹的书每次从美国寄来,都是我的一次节日。弗雷泽教授,我永远感谢你。
   出国的老同学们也会捎书给我,结果有的书目都重了,自己出国时也淘些二手书五的,现在又能在网上滔旧书,买急需的新书,我的劳伦斯图书馆就基本建立起来了,不用跑图书馆了。翻翻这些来之不易的书,很是感慨,那么穷的年代里,我居然攒了那么多洋文书,几乎每本都让我想起人缘和书缘和命运曾这样交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