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阅读时代的畅销模式
标签:
成均馆罗曼史照日格图书评新快报杂谈 |
分类: 我看我说(书评) |
《成均馆罗曼史》写的是年轻人的爱恨情仇。成均馆,貌似中国古代的国子监,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三男一女四个年轻人上演了一部热闹非凡的喜剧。书中的故事节奏明快、对话详细、结局圆满,符合电影的脸谱化模式,估计这也是为什么由此改编的古装喜剧成功的要素。小说里贯穿着作者俏皮轻盈的写作方式和用对话延伸情节的表现手法。长达几页几页的对话看起来多少有“睡点”,这与韩剧细腻的细节和对话方式不无关系。对于年轻女读者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言,这部书的魅力也恰恰在此。因为是“罗曼史”,所以在成均馆中读书学习的困苦艰难都被作者抛在了一边,四位年轻人在友情和爱情的保护下快乐成长,老师的严厉、考试的艰难和成均馆内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成了反面教材,服服帖帖地为“罗曼”二字服务。
《成均馆罗曼史》里很容易找到若隐若现的中国因素。主角允熙为了改变贫寒的家境替弟弟女扮男装混入试场那段是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翻版,只不过花木兰是替父从军英勇在战场上,允熙是替弟弟考试,在成均馆叱咤风云;允熙和善俊的情感模式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模式颇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同学”,女方都是女扮男装,最后都被男主角识破。加之成均馆所学的内容与中国古典书目之间密切的关系,《成均馆罗曼史》在中国读者读来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情节展开时则又有了韩剧特色:允熙自卑、胆怯、好胜,希望得到帮助但不食嗟来之食。情节的设置层层递进,吊足了读者的好奇心,直到你读完全书。
《成均馆罗曼史》中还有一些童话模式:善俊和允熙的身份不同,地位悬殊。允熙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愿望的励志模式和终得圆满的结局,完全是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和好莱坞电影的经典结局。虽然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但从小说中很难读到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真实写照。书中所写,都是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被作者最小化,甚至被藏到了情节之外。通读全书,会有一种含糖而阅的感觉,男性读者多少会觉得书中的矛盾实在是少得可怜,又寡淡无味,甜蜜浪漫的情节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作为一部红火热闹的青春校园类小说(虽然有一些历史背景,我更愿意把这部书归为青春校园类小说),《成均馆罗曼史》的成功模式除了电视剧的成功,还和校园类小说的“蜜糖写法”有关。日本的诸多校园小说里常常有勾心斗角的情节和阴森森的气氛。相对而言,这部《成均馆罗曼史》更适合人们在紧张的压力下抽空阅读。书的畅销模式和韩剧泡沫式的剧情不无关系,银幕和荧屏上的畅销会直接延伸到纸质的情节里。三个“富二代”和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给该书的畅销奠定了人物基础,富裕的生活和轻松的情节让小说变得很“轻”,这反而促进了小说的畅销。
在全民轻阅读时代,畅销神话与严肃的主题正在背道而驰。《成均馆罗曼史》在韩国的畅销神话是否在国内依然有一席之地?答案是肯定的。但热闹主题的畅销与畅销模式依附在一起时,出版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否应为如何让严肃的图书也“火”一把?虽然主流读者群确定了一本书是否畅销,但这种尝试是我们期望看到的。麦家的《风语》、《风声》的畅销虽然也和热播的电视剧有关,但小说本身“严肃”却不“生涩”的模式无疑也是决定畅销的因素。假如有一天“严肃”书占据了畅销书市场的一角,那“畅销”的意义就更大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