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变与不变之间

(2011-03-26 18:03:35)
标签:

微博改变一切

书评

佛山日报

照日格图

杂谈

分类: 我看我说(书评)

http://s7/middle/4732d406h9f5fe1fc7d66&690

 发表于《佛山日报》2011年3月12日

 

     从传播媒体的演变史看,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南方人物周刊》将2010年的年度人物颁给了“微博客”。这个源自于美国Twitter的互联网交流方式成了中国网民的新宠儿,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主要门户网站的微博瓜分了江山,腾讯宣布其微博用户已超过了1亿人。微博这个新兴媒体的发展模式惊人,也或许这只是个开始。

    李开复来写这么一本“微博教材”似乎得天独厚:他是著名的IT人士,也是微博名博主,拥有几百万粉丝,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战层面,他都能闯进理想的作者行列。《微博改变一切》可以说是谈变与不变的一本书——在这个意义上与前几年热销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相似。媒体和受众的关系在变,媒体表达话语的格式在变,受众的表达方式也在变。在这样的变化中微博成了弄潮儿。说变,微博是最能贴近“变”的是速度,它将信息的更新单位从分缩短成了秒。140字的大乾坤里书写着人生百态。囿于技术条件的限定微博最多只能发140个汉字,这恰恰适应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表达方式,微博改变的不仅是信息透明度、人们言论表达方式,也改变了信息世界的言语格局。

    微博世界里也有不变:博主们基本不变。在手机和网络相互交织的立方体中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单单依靠官方媒体的声音,而可以从自己的身边获得,你自己也可以是某信息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热点看点不会变。与BBS、博客等网络互动方式一样,微博里点击量最高的还是影视明星晒的私生活和一些“草根”炮制的冷热幽默。微博继承了博客的亲民特征,用“草根化”形象深入人心。

   《微博改变一切》也像一本“草根化”的大学教材。李开复先用全书的六分之一来讲述微博的历史,再细数重大的微博事件,甚至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告诉人们怎样增加粉丝和访问量。书中的李开复像一个痴迷于微博的孩子,急于将其优点一一道来,又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微博成绩和他人分享,还有一点点骄傲的意思。在介绍微博的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降低内容门槛、平民化大众化、内容真实、病毒式传播、个性化阅读、基于生活等特点时不厌其烦地找出了相应的例子,还时不时地截屏给大家展示。若细读《微博改变一切》,至少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微博粉丝,能够在微博世界里游刃有余。

    把网络媒体的内容变成纸质化媒体曾经一度不被人们看好。博客最红时有人曾策划将“博客女皇”徐静蕾的博文出版,但销量并不如人。李开复的这本“教材”中,他的微博内容占去了很大部分,却成了热门书。除了营销模式之外,还与作者的圈内知名度和权威级别有关。比起博客出书,《微博改变一切》因为其可操作性更容易成为微博菜鸟们的“入门手册”。加之“名师”的引导,便有了一呼百应的“名人效应”。

    虽然是一本热门“教材”,但因作者是李开复,我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微博改变一切》里也有一些值得挖掘之处。

    是否正如书名所言,微博能改变一切?每一次媒体的升级都会带来受众的骚动和跟风,在信息传播上微博自然有其快速便捷的特点,但对微博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粉丝”的迅速增多并不能说明一个媒体已到了成熟期,粉丝们接受微博依然在初期的好奇阶段,等这个阶段过后会不会还这么热衷于这140字的世界,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作者信誓旦旦地说微博能改变一切,多少都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

   《微博改变一切》里说“改变”的内容相对少,更多是一些微博的常识和操作指南。作为“教材”如果有更多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来支撑,而非一两个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子,那这本教材就更具有深度和普遍意义了。“教材”中的李开复拿出独门绝技告诉大家提高粉丝的方法,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份。若是一个在业内和网上都没有知名度的草根,炒作起来就比名人慢得多——毕竟网上的更多粉丝是为了与名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也恰恰是微博不能忽略的东西。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曾说:“每一个人可能在15分钟内成名,每一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微博的升温创造了这种可能,但出名时间或许只能持久15分钟——微博的滚动式更新早已把“永久”搁浅在了圈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想起通天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