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围城风景

标签:
女人心事书评照日格图中国新闻出版报杂谈 |
分类: 我看我说(书评) |
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9月18日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对婚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也有人说,婚姻可以成为某些人一跃龙门的“跳板”,不过,也许这些人永远搞不明白的是:他本来想跳上天堂,怎么却落进了地狱。女作家万方对婚姻和女性的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她用女性的角度观察女性,用女性的口吻陈述女性的生活。她用文字塑造一个个围城内外的风景,用故事诠释着天堂与地狱的距离。她的长篇新作《女人心事》讲的就是三代女性的婚姻生活。三代女性,她们的婚姻各有各的幸福和不幸,各有各的甜蜜和烦恼。在《女人心事》中,她们围绕着重新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演绎着关于婚姻的一幕幕喜怒哀乐。
潘良是第一代女性,她的婚姻是幸福的,但随着丈夫的去世,寂寞一直伴随着她。但她对婚姻却有自己的主见,为人也乐观。朱西子和桂雅丽都可被称之为第二代女性。她们的身份在母亲和妻子之间不断转换,身上负着家庭的重担,在婚姻的迷离中学会承受,学会适应。朱西子的婚姻失败后她成了典型的单身主义者,她看不惯婚姻的欺骗与不公,当女儿面临离婚时极力要求女儿结束那段不幸的婚姻。婚姻的失败多多少少扭曲了朱西子的性格,她变得过于自信,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以至于很难适应现代婚姻。罗想、林青青和蔡小欣可被归类为第三代,也就是现代女性。她们经历着或准备经历婚姻,对婚姻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罗想在婚姻生活中过于强调自我,容易占家庭的上风。家里没有任何说话权的“妻管严”严立达背着罗想与林青青演绎了一段围城之外的浪漫。在欺骗来临,婚姻面临终结时罗想表现出了这一代人共有的无助与无奈,经过身体和心灵的疲惫后她积极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接受了婚姻的不幸,学会了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去接受生活,接受已有的婚姻。林青青可以说是婚姻的牺牲品。在情感和物质面前她选择了物质,她的生活里有物质条件极为优越的一面,在情感空洞时渴望一个有内容、有内涵的婚姻生活。林青青的字典里“得到”成了永恒的主题。她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一切地去争取一份温存,一份在物质的优越中无法得到的爱。最终她选择了危险的方式,与罗想的丈夫坠入情感深渊,但最后变得一无所有。蔡小欣是“80后”女性的代表。她对婚姻的态度也充满个性,当她爱的人出现时她不顾一切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她充满个性的选择有些幼稚或不切实际。在爱情和婚姻面前蔡小欣如同一粒拒绝合群的沙子,却不得不融入社会的大沙漠。
三代女性的故事围绕着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展开,在婚姻网络里有机地融入了爱情和亲情。有爱的地方才会有激烈的矛盾。时代的大背景和年龄层次让她们的观点有了鲜明的矛盾。罗湛和桂雅丽两位老人结婚后的矛盾、罗想和严立达性格上的矛盾、严立达与林青青的婚外情矛盾、长辈与孩子之间的代沟矛盾、物质与情感之间的矛盾等层层矛盾贯穿整部小说,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作者试图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来解释婚姻的本身,使小说在矛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矛盾的复杂化使小说有了叙述节奏和故事上的优势,婚姻体裁的反面审视使整部小说有了全新的角度。在文字上,作者多用对话体现人们的矛盾,用个性的语言塑造性格迥异的人物。在讲述女人故事的同时用男人积极衬托女人,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加丰满。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也好,不幸也罢,在《女人心事》中作家万方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由婚姻撑起的家庭的幸福与不幸。在物欲高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从作品中读懂婚姻的脆弱和人心的复杂,用一颗虔诚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婚姻,去经营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