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作品:月光曲

(2008-04-11 07:48:46)
标签:

月光曲

译林

照日格图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翻译)
123.jpg 
 
发表于《译林·文摘版》20084月号
转载于《读者》2008年11期
 

(蒙古国)色·额尔德尼

照日格图 

 

 

    我收到了一封信。信里说:“在多年以前,您还是一名年轻的医生时我是精神科的病人。或许您还在奇怪为什么我要回忆这段悲惨的岁月。我想委托您办一件事。我喜欢文学,也相信作家的形容能力,所以我才决定找您。我知道这对于忙碌的您来说似乎有些难,但是没有人知道我要找的那个人,只有您知道事情的经过。托您精湛的医术我又能在芸芸众生中健康地活着了。我总觉得他曾经为了我备受煎熬。您还没有忘记他的名字吧?他叫布塔。等我醒过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每天都为我拉琴。我试图想起他的样子,但却没有任何进展。往事如云朵中的太阳时隐时现。我想知道布塔当时的样子。所以我决定让您帮忙。我知道作家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或许在您的脑海中还有关于他的点滴记忆。在我记忆深处,一直萦绕着他的琴声。我相信您会帮我这个忙。给您深鞠躬。乌日娜。”

    放下信,那些我年轻时的往事一一浮出了记忆的水面。那年夏天我在医院精神科的办公室百无聊赖地坐着。从医院的病房里隐约传来病人交谈的声音。窗外有一头驴在肆意地叫着,声音刺耳。这时办公室的门缓缓开了。“可以进来吗?”有人问。

    进来的是一位皮肤白皙的年轻人。他的穿了一件灰色的西服,头发乌黑发亮,手里拿着琴盒脱了漆的小提琴。他用睿智、寻求帮助的眼光看着我。

   “过来坐这里吧!”我说。

    他有些胆怯,嘴角微微上翘,然后坐在了椅子上。他的手指又细又长,犹如女人的,那手指在琴弦上来回摸索着什么。或许是一位演奏家吧,一般人来探望病人,都会带一些水果或者鲜花过来,而不是带一把很老的琴。

   “你想见哪位病人?”我随便问了一句。他并不回答我的问题,只顾看窗外那些遥远的山头。我猜想,他的内心一定演奏着一首无比忧伤的曲子,而他此刻也被这样的旋律缠绕着。

   “我想见见乌日娜,可以吗?”他依然是哀求的眼神。

   “见见当然可以。病人现在正处于危险期,你是她的家属吗?”我问道。

   “不,我们认识,曾经我们……”

   “她已在医院里躺了整整三年。”

   “我留学了,未能及时回来……”他开始紧张起来,“以前乌日娜和我都是歌剧院乐队成员。后来我才听说她病了。病情怎样?有救吗?”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她现在病情很重。或许你以前很了解她。”我说。

   “在乐队里,她是马虎了一些,但她很乐观,她的心里总有些曲子在演奏。非常美。”说完又看着我。从他的言语中我已猜出了一二:“你是来看望她?”我问。

   “是的,我想看看她。”他说。

    我让护士们把乌日娜带到办公室来。几分钟后乌日娜被带进来了。她现在完全昏迷,如同植物人。护士们可怜她,帮她精心打扮了一下。把最艳丽的唇彩涂在了她的嘴唇上。她有着长长睫毛的眼睛如水般平静。如果说她的心里真的演奏着什么美妙的曲子,那么一定通过她那双迷人的眼睛向人们传递了快乐、自信等一切美好的东西。乌日娜的亲戚告诉我,是一场不幸的爱情让她沦落到了现在的地步。但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实经过是怎样的,谁也不能完全抵达另一个人的心灵。

年轻人见过乌日娜后就变得如坐针毡,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

   “您不用怕,她根本无法认识您。不如您为她拉一支曲子吧。”

   “她怎么会变成这样?”年轻人叹息着。他打开那脱了漆的琴盒拿出一把破旧的小提琴。我示意护士赶走外面的那头驴。

    年轻人微微测头,把小提琴放在肩上,微闭了双眼。片刻的安静后他开始演奏。是贝多芬的《月光曲》。其它病人也不再喧闹,静静聆听着天籁般的曲子。

曲子从敞开的窗户中流淌了出去。它溶进中午灼热的阳光中,唤来了凉爽的微风,引导着人们的记忆……

    洁白的月光下江水泛着银光,微微的波澜中闪着星光。是谁在这万籁俱寂中思念了远方恋人的眼眸,努力寻找她曾经的容颜。可这一切同今晚的月光与星光化作多瑙河畔贝多芬的点滴忧伤徜徉在空气中。泛着银光的江水、美丽的眼眸都形成了诗一般的美丽……

    乌日娜的眼神中似乎有了一种更高的感悟,但又无法穿越世俗的厚壁。《月光曲》悠扬的旋律似乎一点一滴地沁入了她内心最深处,解开那些无数的束缚。我们看见乌日娜的脉搏慢慢加速,枯枝般的手指也开始缓缓动弹。片刻后乌日娜的感悟都凝聚成一滴热泪流淌在她的脸颊。拉琴的人演奏完最后的旋律沉默在那里,双手在空中沉默着。或许此刻每个人都在心里呼喊着:一滴泪,值千金!

    护士把乌日娜带走后我和那位年轻人畅谈了许久,彼此成了朋友。

原来他与乌日娜是青梅竹马。他们在一个巷子里长大,后来考取一所学校,成了同一个歌剧团。但生活与他们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他们一个因为美貌如花,一个因为才华都横溢,所以都有了一些名气。她是他美妙旋律的源泉。但世间关于爱情的常规总有一天会被打破。乌日娜喜欢上了一位杂技演员。那个男人虽然有着俊朗的外表,但他习惯了在诸位女子的温柔里流浪。不久乌日娜便怀孕了,那个幼小的生命离开她的身体后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那个男人却逃之夭夭。

    在他看来,她用一种与世隔绝的眼光看着他的演奏,也因为这样的动力,他可以把《月光曲》演奏的出神入化。《月光曲》对于乌日娜而言是一段支离破碎的回忆,对于布塔则是献给就为情侣的爱之旋律,是安慰爱人孤单心灵的摇篮曲。

    随着他的讲述,我对他的看法也逐渐改变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有着如此善良的心灵。在我看来,他是一位稳重、自信、优雅的男子。

    后来他每天都来医院为乌日娜演奏。我腾出了一个特殊的病房给他们,在那里放了两把小提琴。虽然我不是很确信音乐带来的疗效,但我被年轻人的执着感动了。我更加认真地为乌日娜治疗。过了一段时间乌日娜苍白的脸上有了一些血色,但我无法判断这样的结果来自医疗还是来自一曲美妙的旋律。我和那位年轻人都盼望着早日看见乌日娜迷人的眼神。

    后来的几天一直没有布塔的消息,再后来他被人抬进了医院。一场车祸中他变的昏迷不醒。虽然我们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几天后布塔还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乌日娜却从那一天开始奇迹般地恢复了。

    再后来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离开了那家医院。当我回忆那些懵懂岁月时《月光曲》永远是最美妙的旋律。我不得不佩服人间真爱能够创造医学上不可能出现的奇迹。我想,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这样的曲子,那么应该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