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月11日凌晨3点,《逃离外企》全书完稿!

(2006-03-11 03:08:10)
分类: 《逃离外企》专题
尽管我很累,但是《逃离外企》终于全部完稿了!明天还要与万恶的书商进行最后的版税和首印谈判,今天,先把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十三章先分享给各位。
 

13章 我有一个梦想

2天之后,徐芳给了李白一个电话,告诉他创志公司决定聘请他做小家电事业部的中国市场营销总经理。

 

李白另外在谈的几家公司也陆续有了答复,都是些外资企业,待遇也要比他在J&R的时候高了不少。J&R上海总部更是传来一个令李白意外的消息,“酒色夫”被亚太区炒掉了!这离李白离开J&R,还只是2个多月的时间而已!

 

然而让“酒色夫”被炒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李白和几位同事发了电子邮件去亚太区总部投诉他。事实上对新任总裁来讲,这样的投诉并不会对他起到太大作用。但是,“酒色夫”还是不得不去了趟亚太区总部做解释。显然解释做得还算圆满,“酒色夫”还是继续任职。然而他自己招聘的新任财务总监却不知道为什么和他犯了冲,就在几天前,财务总监向亚太区揭露了“酒色夫”出差太原时用公款嫖娼买单的事情,并且“酒色夫”来报销的发票也证据确凿。这件事触犯了J&R的《海外反腐败条例》,“酒色夫”被立刻解雇。

 

李白并没有感到有一种“报仇”了的快感,唯一欣慰的是终于拿到了被“酒色夫”扣住的薪水和报销,事实上这些事情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是极少发生的。但是事情不一样又怎样呢?500强,已经不再是李白的追求了。

 

李白决定出发了,去不远处的上海寻找一个梦。创志的营销总部将在下周“迁都”上海,李白选择了同一天作为他担任创志小家电事业部中国市场营销总经理的入职日期。创志已经发来了入职函,李白签字做了确认,他已经等不及这一天的到来了,这一天他等了许久了!

 

 

这是一个清朗的江南初秋。多云的天气,不热。李白驾驶着自己的车子行使在沪杭高速上,汽车的音响里放的是他最喜欢的Boyzone的《No matter What》,他合着曲调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

 

No matter if the sun don't shine
Or if the skies are blue
No matter what the end is
My life began with you

 

I can't deny what I believe
I can't be what I'm not
I know, I know
I know this love's forever
That's all that matters now
No matter what .

 

明天就是第一天在创志上班的日子了,李白打开电脑,在他的博客上写下了一篇日志:

 

《我有一个梦想》

 

车飞驰在沪杭高速上。每一次去上海总部开会,每一次接受新的任务和职位,这条路,我走了很多年。

 

站在黄浦江边,看着远处的一幢幢高楼,听着远处轮船间歇的汽笛声,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我早已不再陌生。多少年过去了,昔日骑着自行车在每个商店里搬箱子理货的弱冠青年,现在已过了而立。

 

在我眼里,上海是个殖民色彩浓重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宾馆或高级写字楼的会议室里,我参加了无数次的会议,他们用英文和中文给我们讲解市场策略,布置我们每个城市、大区以及全国的任务;我也用着各种各样的PPT演示着我所做的每个月每一年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些,我已渐渐厌倦。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再次来到这座城市,不再是一个Field Sales,不再是一个Regional  Sales Manager,不再是听那些中英文交杂的无聊的指令。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再次来到这座城市,为的是能帮助我们自己的企业打败这些我昔日服务过的跨国巨头。

 

我希望站立在上海某个写字楼的办公室的窗前,推开窗户,感觉到的我们这个民族崛起的强劲气息。在这某个办公室里,我们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帮助列强来瓜分我们的市场,而是我们的企业如何决胜于中国,决胜于亚洲以及全球。

 

我坚信中国的企业正在崛起,我坚信,一开始就与狼共舞的中国企业将比这些狼一样的跨国巨头更具有生命力。多少年前,我曾经是自己所工作的跨国公司的忠实崇拜者,以为这些系统化的销售与营销的技术会无坚不摧,也以为我们都会在这些伟大的企业里前程似锦,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些企业,只是我们职业道路上的一个过程,一个好的学校,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

 

曾经有不少文章提到或者研究过中外企业之间的“差距”:系统、营销、管理、战略……这些固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认为那是本质所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在战后的崛起并不是简单地寻找这些和西方企业之间“差距”,事实上他们在总体的企业战略思想上和西方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企业的崛起,都是扎根于本土文化本身的。他们的崛起是因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并非是去弥补他们与西方企业之间的“差距”。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也同样会碰到这个问题,但我认为答案同样也不在于寻找差距,而是找到差异,建立一套立足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战略。这个类似于营销学上常讲的“差异化战术”,我们的差异化战术来自于我们本身,中国企业缘自民族特性的灵活性、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的态度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下的管理思想。

 

过去几年不成功的空降兵正是忽略了这个差异。任何脱离文化母体的管理思想都是生搬硬套,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企业领先于市场不能靠邯郸学步,不能靠在中国企业进行全面的西方化改造。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的操作。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中国文化本身的市场营销和管理实践。

 

上海,我来了。作为一个为中国民族企业服务的中国人,作为一个肩负和全球巨头展开营销决战的第一代中国职业经理人。

 

大中国,我终于来了……

 

 

 

未来的一天,李白的职业生涯将揭开全新的篇章。

 

(全书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