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这独特的夏至节

标签:
昂云巢湖银山智人柘皋夏至节浮槎山 |
分类: 敬爱巢湖 |
曰:
五月皋城不与同,
酒旗猎猎异乡风。
龙舟无意迎屈子,
直向绿阴戏牧童。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PF4M4lnT_LoKy.jpg
夏至,作为北乡独特的节日,近年被列入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巢湖北乡一张独具特色的地域名片。2016年6月21日,夏至,柘皋镇举办了一系列民俗活动,古镇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尽显北乡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KoUlyEd6_g91B.jpg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833m9Gkz_qqCw.jpg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过了夏至,白昼一天比一天短。与夏至鲜明对比的是冬至。冬至这一天,白昼时间全年最短,过了冬至,白昼越来越长。民间有句俗语,正是形容这种昼夜变化:“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喝了冬至酒,一天长一手。”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WVHX0Pgr_yIpT.jpg
1夏至正是梅雨时
http://gtms01.alicdn.com/tps/i1/TB1VMruGpXXXXabXpXXM7dYGFXX-38-36.png
夏至时,江淮地区正处于黄梅天,即所谓“梅雨”季节。此时,天气闷热,暴雨连绵,室内物品潮湿发霉,所以老百姓又称之为“霉雨”。这个时候,正是巢湖北乡霉酱之际。各家根据实际霉制蚕豆酱、小麦酱或者黄豆酱。将选择好的蚕豆、黄豆或小麦拌烀熟,和以面粉,均匀地摊放于匾筐,再用黄蒿覆盖,搁置家中背风处,任其上霉,以霉菌深长、色黄为上品。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yGGTjTrX_GjFR.jpg
《巢县志》:“五月,夏至宜雨。谚曰:夏至见青天,有雨到秋边。”按照老黄历,夏至当天最好下雨,否则要等到秋天才可能下雨,意味着干旱。虽然说连绵阴雨燥热难耐,给生活带来不便,但是老百姓仍然不希望夏至天晴。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指望着土地过日子,谁不巴望风调雨顺年成好?热一点算什么。
http://gtms02.alicdn.com/tps/i2/TB1zQbsGpXXXXX1XFXXM7dYGFXX-38-36.png
2夏至节是农耕文明遗痕
http://gtms01.alicdn.com/tps/i1/TB1VMruGpXXXXabXpXXM7dYGFXX-38-36.png
巢湖是南北交替、吴头楚尾之地,风俗兼具东西南北。所谓“家隔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典型的如巢南五月里过端午节,而北乡则隆重地过夏至节。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UNcpG7VK_TXss.jpg
是日,做一点应景食品,过年一样加个餐。应景食品,即用新油煎炸新面点,主体为我们念念不忘的“小炸”。火辣辣的太阳下薅草、锄棉花,人们容易饥饿。夏至节制作保存的油炸点心,成为晌午打尖的美食,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制作油炸食品,还有庆贺麦子、油菜丰收的意思,带有北方农耕文明痕迹——传统的习俗、节日,大多因农事而来,也得按照农事去理解。脱离了农耕背景,基本难以明白。
http://gtms02.alicdn.com/tps/i2/TB1zQbsGpXXXXX1XFXXM7dYGFXX-38-36.png
3与夏至节有关的柘皋民俗
http://gtms01.alicdn.com/tps/i1/TB1VMruGpXXXXabXpXXM7dYGFXX-38-36.png
夏至来临,男方父母要给未过门的媳妇买衣服买伞,让媒人送到女方家去,俗谓“送夏”。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JD2akMqw_EGmi.jpg
新婚夫妇呢,则去岳家过节,岳父母特制粑粑让女儿女婿带回门。这个粑粑,叫做“洗脚粑粑”。“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意思秧栽完了,该洗脚上岸忙活旱地里的事情,如锄棉花等。
夏至节又叫做“放牛节”,是放牛娃的节日。老辈人告诉说,不管穷人地主,夏至那天要给放牛娃做新衣裳,孩子们穿着新衣裳,在塬上比赛陀螺,听他们玩一天。
http://gtms02.alicdn.com/tps/i2/TB1zQbsGpXXXXX1XFXXM7dYGFXX-38-36.png
4夏至节、端午节、三伏天
http://gtms01.alicdn.com/tps/i1/TB1VMruGpXXXXabXpXXM7dYGFXX-38-36.png
夏至与端午。端午节夏至节均在农历五月。一般来说,端午多在夏至之前,但是随着闰年、平年的变化,二者时常错位,即夏至也会在前,而端午在后。老百姓以为,端午迟于夏至,年成就不好。他们总结说:“夏至端午前,满眼是荒天。”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KqRTmLl4_UlwR.jpg
夏至与伏天。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从夏至节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也就是说,夏至一过,炎夏酷暑正式登场了。
http://gtms02.alicdn.com/tps/i2/TB1zQbsGpXXXXX1XFXXM7dYGFXX-38-36.png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8ZO3pxpB_Kcv0.jpg
发源于浮槎山的柘皋河,穿古镇而过,夏至节的重头戏龙舟竞渡,就在柘皋河里进行。不过,这竞渡传统,似乎与屈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今年,在柘皋河大显身手的是唐马村的龙舟队。
据柘皋镇政府钱松同志介绍:
唐马龙舟有100多年的历史。唐马村划龙舟,表演形式和国内大多数地区相同。此次表演,以两条武船和一条文船为主。武船即白蛇、青蛇两条龙舟。每条龙舟配备水手22人,丑角、鼓手、舵手各1人,舟中有身佩宝剑、手撑花伞的白娘子、小青。另有彩船1条,即文船,船头有法海、许仙、小和尚;舱内有6名年轻女子在悦耳的乐器伴奏声中唱着悠扬的民间小曲,漫游在河边。
唐马龙舟这出节目,是根据民间神话 “水漫金山寺”选段演绎而来,表现的是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金山寺方丈法海慧眼看出白素贞是白蛇所变,生怕白蛇伤害许仙,强行把许仙带进金山寺保护起来。白素贞怨恨法海棒打鸳鸯,拆散了她与许仙纯洁的爱情。为了夺回许仙,白蛇和青蛇姐妹呼风唤雨,水漫金山寺,与法海在惊涛骇浪中斗法。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7oScwnX7_DQbP.jpg
钱松同志的介绍,令我神往;唐马龙舟队的精彩表演,令人赞叹。地方上应考虑统筹协调,将唐马为代表沿河地区龙舟表演艺术活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为的全面进步柘皋助力。
附2:柘皋早点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xD6PPZkb_N200.jpg
古镇向以早茶闻名,孙远刚老师在文章中写道:“一座爱泡茶馆的小镇,当是安逸的、有一定文化底泥的地方。……按比较俗的一个说法,早茶已经成了‘文化’了。我有一个八零后的同事,从小‘柘皋该上’长大的,他至今记得小时候父亲带他进‘老新华饭店’吃早茶的情形,他说:一进门,那味道,现在还能闻得见。那是时间的味道,是一代柘皋人舌尖上的记忆。”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JFR1QZhk_Ocnd.jpg
以凉拌干丝、鸡蛋锅贴、炒面皮、响铃锅巴 “四大件”为代表的早点,名声在外。每次重大活动中均是主角。2015年,安徽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国家级评委马邦山点评说,柘皋早点逐步解决了太过油腻、味道偏咸的问题,更加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需求,真正实现在继承中创新光大。
龙舟不是天天有,早点天天有。柘皋离合肥、巢湖市区都很近,早晨去吃早点,一般都来得及。大清早,你来到柘皋街上,广元、刘记好再来、聚贤阁、大胜、迎河轩……扑面而来,令你无法选择,这时候,你就随缘了,走哪家是哪家。柘皋街上的早点,哪一家不好喫呢?他们都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早发橐皋》:“春秋遗迹旧山川,鲁破吴亡久寂然。恰到前年征战处,数间茅屋起炊烟。”这是宋代王之道在巢湖柘皋时写的一首诗。诗人看到,老百姓在旧年的战场之上开始了新的生活,几间茅屋、几亩田园,古老的柘皋经历几番风雨又勃发出生机……他或者不会想到,几百年后,这里会成为江淮重镇,并在近代登上了顶峰。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9b78pr96_4U8o.jpg
柘皋古镇,以鲁侯与夫差会盟、宋金柘皋之战载入史册,又以水陆咽喉、商贸繁华联系雄踞环湖之首。现今镇区仍存北闸、桥西等老街老巷。其中拥有李鸿章家族当铺、教堂等古建筑的北闸老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西的桥西街则为巢湖市不可移动文物点。我们希望,李氏当铺、春和义老字号等众多古建筑能够早日独立申报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MnEkSG1M_ro0s.jpg
北闸老街上洪氏银器店的银器制作工艺,和玉栏桥的“走太平”习俗,均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街上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如“孔子的传说(孔子台与听书港)”、“晒书墩的故事”、“刘锜柘皋破金兵”、“朱元璋脱险玉兰桥”、“昔仲尼,师项橐的来历”等等,也都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qdn.135editor.com/files/users/70/702002/201606/mjD0FUwD_n6Vp.jpg
对于喝巢湖水长大的百姓来说,我们的家园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为什是这样等诸多自身环境的历史疑问,才是我们需要破解的谜团。破解这个谜团,只能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的大量历史信息,柘皋老街恰恰是本地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在巢湖这个地方说历史,柘皋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巢湖这个地方说街巷,柘皋老街是个说不尽的话题……
柘皋怀古有感
蒋百举
柘皋属重镇,史绩早驰名。
汉代置为县,春秋筑有城。
鲁侯会吴子,宋将破金兵。
历尽沧桑变,千秋地未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