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山智人安徽巢湖旅游昂云 |
分类: 随记随笔 |
高考分数公布后,这个社会像烧开的水壶,咕噜咕噜噪声不断。考好的,生怕填错了志愿;中等的,拍肿了大腿;不理想的,暗地里想着复读。对此,个人有两点看法,试述如下。
首先,只要达到分数线,能走尽量走,不要保留来年再战的念头。朱熹有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人生在世,有几个年头可以重新再来呢?还是趁早走出去,争取早一些步入社会,争取早一些当门立户。如果自己真的愿意进取,请到大学里继续奋斗,去考研、留洋也不迟。回首高考恢复这么些年,多少名列前茅的人默默无闻,多少成绩较差的人反倒考研、读博、留学升造,厚积薄发超越了昔日的状元、探花。我们村的小三子,因为家境窘迫,中考时选择了中专,没有去读高中,但他并没有因此懈怠,日日努力如应对中考,即使成家后也一直学习不止,直至读研、读博,最终成为大学教师。与他同年的人读了高中,考上大学的如凤毛麟角,考上大学的又都湮没无闻,比小三子差一大截。所以,我赞成能走就走,不能犹豫,免得浪费光阴;再说了,复读就一定如愿以偿吗?
其次,如果考上了,不管分数多少,只要愿意走,走的越远越好。孩子们在父母的卵翼之下,读了十几年书,自理能力差、独立性不强,成人看他们往往像个小书呆子;而家庭的小集体主义、地方的落后思想,又对他们影响至深,使得传统的小农意识在他们内心蠢蠢欲动。用赵朴初的亲戚关静之的话说:“三代住乡子孙愚。”因此,孩子们的视野需要开拓,孩子们的思想需要激活。怎么办呢?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让孩子们走出去求学,让他们在陌生的地方接受社会洗礼,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千万不要贪求孩子舒服,为他选择省内的院校,更不要因为分数不高,而违心地选择在本市就读。大学不仅仅是孩子们求知的场所,更是他们洗心革面的礼堂。在那里,孩子们要与本位主义、小农意识决裂;在那里,孩子们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在那里,孩子们将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如果你把孩子困在原来的小圈子里,几年过后必然原还原,期待的进步也是水花镜月。不摆脱原有生活圈子的大学教育,无法摆脱环境的持续影响,也无法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中学时期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因素不但不能被及时被剔除,反而被强化成为孩子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毒素,这样的大学生涯,可能仅仅算是一个过程。要知道,人具有社会性,长期呆在家里不与人接触的话,思想容易生锈,而蜗居本土不和外地联系的人,观念更容易落后、落伍。
现在大多就一个孩子,家长在分数公布时紧张、失措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怎样,家长为了孩子绞尽脑汁的时候,请千万三思而后行。能走的话,尽量让孩子走;能够走多远,尽量让孩子走多远,不能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