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珍读昨天的云:坚韧而智慧的母亲
(2010-01-03 19:15:21)
标签:
杂谈 |
坚忍而智慧的母亲
王鼎钧在《开放的人生》里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国王下决心探讨人生的意义,因为日理万机,别人写的巨著他没有时间阅读。临死的时候,要求一位哲学家用一句话回答。这位哲学家在国王耳边轻轻地说:“生命就是一个灵魂来到世界上受苦,然后死亡。”王鼎钧认为,这个记载遗漏了后面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个人的努力,他受过的苦,后人不必再受。”我想,作者补上的这番话,是在纪念自己的母亲。
《昨天的云》第二章《吾家》介绍自己的家世时,王鼎钧说大家庭好比一只猫,把所有的污秽都咽进肚里。我想作者写到这里是很沉痛的。虽然在行文中 “为君者讳”,尽量写得节制,仍然流露出母亲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心酸:
当我和她老人家单独相对的时候,她没有引言,不加预告,自说自话一般讲述某些女孩子的故事。有一个女孩何等温婉,何等有慧心,可惜一顶花轿把她抬给一个她不认识也不了解的男孩,男孩哪里懂得夫妻爱情,而婆婆寡居,也还年轻,对这等事又太敏感了。“钟鼓乐之,乾坤定矣”的后续发展竟是母子联手虐待这个可爱的小鸟。那日子怎么过,日起日落。令人心裂。——我知道她说的是谁。
有一个媳妇,产后坐月子,丈夫在千里之外混差使,婆婆不准产房里生火。那气候滴水成冰,媳妇住的是南屋,寒气森森,俗话说西屋、南房、不孝的儿郎!好狠,儿孙可是自家的骨肉哪。一冬下来,产妇冻坏了一条腿,孩子咳嗽,咳嗽,咳嗽了几年还是没保住一条命。媳妇连哭也得小心翼翼,哭多了是对婆婆抗议,哭少了证明自己冷血,都是罪,难赎难救。——我知道她说的是谁。
如果说这是母亲的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幕,则让我们领教了家庭成员之间令人心寒的关系:日军对兰陵镇第一次空袭,作者到继祖母出入的南大门口游玩,坐在门楼下左侧的石凳上。继祖母也出来了,坐在门楼右侧的石凳下吸烟。就在此时,敌机飞到兰陵上空,在他们不远处投下炸弹。
虽然我们祖孙一同度过大劫,她老人家在起身离去时却是反而又藐视又憎恶的瞧了我一眼。
一个人受到了伤害,应对的方式有许多种:忍受、逃避、报复,可是,王鼎钧的母亲选择了这之上的方式:以自己的努力,避免儿女再受同样的伤害。她老人家凭着自己的勤劳、善良、智慧与忍让,缝补着这个伤痕累累的家,为子女寻求救赎之路。她在基督教刚刚传到兰陵时,就皈依了上帝。
母亲是把新旧约全书看了一遍之后才决定信主的,她对教义领悟得很快。
逃难途中,大地时而静得连飞鸟都没有,时而又传来密集的机关枪声。
母亲是缠过小脚的人。她拄着一根竹竿,上身前倾,划船似的奔波,走得慢,但是不休息,常常在我们停下的时候越过我们,奋勇前进。
走在枯水期的骆马湖里,就像走进了口袋,周围不见人影,方向感完全消失,只能靠太阳指路。走到中午,地平线近了,天空小了,好像有人收紧了袋口的绳子。
弟弟看见母亲,迎上去,想扑在母亲身上,可是母亲不能改变姿势,不能改变步伐,不能改变她脸上拉直了的肌肉,像个忍受酷刑的人一样不能有别的感觉。她目不转瞬往前走,那一刻,我十分十分耽心她的脚脖子。
这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女将来不蹈自己的覆辙,从上帝那里汲取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搭建和寻求自立的平台。
那时,教会初立,有思考能力的人对这外来的宗教抱着挑战的态度,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转弯抹角、或早或迟传到母亲那里。
有人提出:“耶稣本是一个人,为什么拿他当神敬拜呢?
如果那人信佛,母亲就反问:释迦牟尼岂不也是一个人?如果那人好道,母亲就提醒他:太上老君岂不也是一个人?……
耶稣是外国人,中国人怎可奉外国人做教主?这不成问题,佛教在中国有无数的信徒,佛祖乃是印度人。
有一位大婶当面问我的母亲:“神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既然看不见,我又怎么能信他?”她拿这个问题问倒了好几个教友,言下颇为自负。
母亲慢慢的告诉她: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眼睛的用处有限。
你可以看见我的嘴在动,你看不见我发出的声音,声音要用耳朵听。
你可以看见花,你看不见花香,花香要用鼻子闻。
你可以看见盐,你看不见咸,咸味要用舌头尝。
我们不能用肉眼看见神,我们是用心灵去感受神,神确实存在。
那位大婶仍然不服,可是,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拿这些问题去质问别人。
潘子皋先生是我们镇上的明白人,谈吐有听众,他也把新旧约大致看了一遍,告诉我:“基督教谈人道不如儒,谈神道不如佛。”
我急忙把这话告诉母亲。母亲沉吟片刻,认为潘先生的话有道理,“可是,他的话也证明基督教谈人道胜过了佛,谈神道胜过了儒。”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传授不能遗传,而天赋和心理结构是靠遗传获得的。读过王鼎钧文章的人(遗憾的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知道王鼎钧的人太少了),都佩服他的智慧。我想,这有一半来自他的母亲。
作者离家求学之前,母亲对他作了这样的交代,这些话不是来自《新约》,却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圣经》:
行万里路,读万遍经。笨鸭早飞,笨牛勤耕。让小的敬老的,拿次的留好的。宁欺官不欺贤,宁欺贤不欺天。人多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留。赞美成功的人,安慰失败的人。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不要穿金戴银,只要好好做人。枪打出头鸟我不打,墙倒众人推我不推。种瓜得瓜瓜儿大,种豆得豆豆儿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