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王允琳的《奋斗》

(2009-12-30 18:59:55)
标签:

杂谈

分享王允琳的《奋斗》

杨传珍

王允琳同志是我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第一任首长,正是他对我写作潜能的发现,使我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变化。王允琳从市政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休之后,将自己多年来亲笔撰写的各类文稿,辑录成《奋斗》一书。在《自序》里,还念念不忘我这个20多年前的部下,对我应该做的一件小事表示感谢。我拜读了这篇自序之后,感动得浑身战栗,决心通读老上级的这部著作。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假期里又想写几篇与教学有关的论文发表,就把这部厚重的《奋斗》束之高阁。在枣庄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我两次见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领导,想着休会后跑上去,给他说几句话。由于人多拥挤,我没能如愿。政协会议闭幕之后,我暗暗发誓,今年寒假,一定要放下所有的科研课题,拜读老领导用智慧和心血写成的著作。

读着这一篇篇镌刻了枣庄市20多年来发展历程、凝聚了王允琳睿智见解的文章,我仿佛又回到19801983年的岁月。那时候,王允琳同志担任峄城区委书记,风华正茂,精力过人。当时正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时期,农业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得生产关系面临着剧烈变革。市委派王允琳到峄城区担任区委书记,给他的不仅是职务和担子,更是在探索未知领域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责任。我在王书记身边工作了将近三年,分享了他的敏捷与稳健、灵活与原则、智慧与胆略、严厉与慈祥。

我到王书记身边工作,说起来别人都不会相信:1980年“三秋”期间,峄城区委要求区直各部门,到自己所帮保的村队进行一次农村调查,写成有事例、有数据、有问题、有建议的调查报告。那时候我在卫生局工作,配合一位资深人员负责各医院的业务管理。我当时并不甘心这个工作,老想着到离家近的基层卫生院当一名医生。区委下达了开展农村调查的任务之后,卫生局领导出于对我的照顾,让我到甘露沟公社进行调查,顺便帮助家里秋收。我跑了十几个村庄,开了许多座谈会,在家里写出15000字的调查报告。因为我在医院实习时受过写复杂病历的训练,在梳理材料时,不敢有丝毫马虎,在落笔时慎之又慎,唯恐出了差错。在分析问题时,尽管尖锐,但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报告写好,没敢在家里多呆,赶紧回去上报。没想到,在那个报告交上去没几天,卫生局长就通知我到区委办公室上班。时间是19801018日。到了那里我才知道,别的业务局还没把调查材料写出来。

 1980年的区县工作,三农是重中之重。那时候,王书记一年中有一百多天深入农村,我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秘书,有时候连续十几天跟着他下乡,记下他召开的座谈会内容,回来写成简报,交给办公室主任定稿印发。

区委书记身边突然冒出一个秘书,引起许多人猜测。有天晚饭之后,某个颇有权力的干部问我,你跟王书记是什么关系?我说,上下级关系啊!他失望地一笑,说,这还要你说吗?我问的是你们有什么特殊关系。我说,我到区委当秘书之前,一次都没见过王书记,哪有什么特殊关系啊!之后,他又问了我许多次,说许多人对我的来头感到好奇,怎么打听也没打听到,纳闷得难受,他想让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他,免得大家乱猜。我明白了他一次次追问的动机,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如果说是因为写了一篇调查被王书记点名调来的,他肯定不相信,以后还会没完没了地追问下去。而默认了我与王书记有特殊关系,倒是能蒙他一下,可这意味着给王书记抹黑,让人觉得他是任人唯亲的人。我的脑子转了好几转,说:“我舅舅和市委王润斋书记一起打过游击……”那人情不自禁地点了几下头,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平白无故能当上秘书的。”通过这件事,可以折射出那时候任用干部的风气。

在工作上,王书记是急性子,可是,他在决定某些重大问题时,又表现出极大的慎重与耐心。1981年春天,某公社书记来电话,说有个村的山林遭到哄抢式砍伐,请示区委能不能动用民警参与护林。我接电话时,王书记正在开常委会,等到散了会,我把电话记录交给王书记。王书记看完记录,说,“要车,咱们去一趟。”我说,“吃完饭再去不行吗?”他很生气,“吃,吃,你就知道吃!赶紧给我叫车!”在去那个公社的路上,王书记说,这个公社处在沂蒙山区的边缘,以山为主。那些林木,不是十年八年能够长起来的。一旦遭到破坏,想恢复,不知道要过多长时间。山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危及山下的农田,会制造一系列不良反应。公社的同志知道保护山林的重要,为了护林,想动用公安队伍,一旦引起警民纠纷,对双方都是伤害。为了保护树木,也为了保护干部,我必须立即赶到现场。他告诉我,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一分钟也不要耽误,立即送给他,不管他正在开会还是午睡。到了事发现场,王书记先了解情况,然后指示公社书记,从村民中选拔积极分子,成立护林联防队,用村民自治的方式制止事态蔓延。然后,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王书记回到区委,啃了一个凉馒头,就向我口述了一个紧急通报。指出在探索农田联产承包制的过程中,某些村队工作准备不足,将大集体生产一下子滑向大包干,没有考虑集体财产的归属,使得许多大型农具、大牲畜、山林果园和其他不动产受到破坏。通报要求,在条件没有成熟的地方,不许越过联产承包制直接实行大包干。这个通报,使得峄城区的农村改革比其他地区慢了半步,但是,却保证了果园山林没有遭到毁坏。

事后,我跟王书记去万亩石榴园检查果树承包情况时,他说,“秀才们写文章,在字面上探索,不怕过头,不怕偏激,一个地方领导人的决策,却必须小心谨慎。我也知道,先行半步,成功了就是经验,就是政绩,失败了也没有人追究,因为这是允许改革失败却谴责不改革的年代。可是,出了乱子,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同时伤害了国家利益。允许改革失败,并没有鼓励失败。我国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关系,已经20多年,弊端很多,老百姓怨声载道,必须改革。但是,正因为老百姓对改革的急切,当领导的才要冷静,否则,大集体时候创造的家业,会在改革中毁于一旦。我是急性子,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能铤而走险。什么时候找到了合适的方式,我们再稳步行动,我要的是两全其美,没有闪失。这样做,在同行面前可能没有面子,介绍经验时没有卫星可放,可是我要保护属于老百姓的家业。”

这一年,峄城区推行大包干的步伐较慢,可是,这一年,集体财产却没有遭到破坏,三夏生产和三秋生产时,那些农业设施全都派上了用场。这一年,全区粮食亩产达到867斤,人均分配170元,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

我想起198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那一年秋旱,等待秋种的土地因为墒情不好没法开播。天空连续几天布满灰云,却就是没有雨滴落下。一天晚上,气象站电话报告,说夜里有一场中雨。我赶紧跑到王书记的宿舍,把这一喜讯告诉他。王书记听到这个消息,赶紧走出屋,仰着脸站在院子里,等着雨点落往下落。等了一会儿,发现没有雨意,说,也可能这里有树枝档着,我们感觉不到。他带着我,到开阔地带迎接解除旱情的甘霖。我们站在空荡荡的区委大院里,焦急地等待着。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雨丝飘落,王书记说,你年轻,容易困,回去睡吧,明天还有工作。我回到值班室,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我睡得香甜时,忽然听到了敲门声,我折身坐起,拉亮电灯,听到王书记说,小杨,下雨了,下雨了!他推门进来(我没有插门的习惯),对我说,你白天写的那个造墒播种的简报,明天不要印发了。今晚上,起草一个抢墒播种的通知,明天,根据雨量大小,再决定是否下发。

那场透雨,使全区10万多亩早茬地全部播上了小麦。一周之后,齐刷刷的麦苗拱出地面,大地一派生机。一天上午,我们坐着吉普车去看苗情,车子行驶在峨山公社夏庄村的乡间小道上,王书记坐在驾驶员旁边,我坐在他身后,听他发着感慨:都说“人定胜天”,我们的农业生产,是离不开老天爷的。以后,要把“人定胜天”这个口号改一改……王书记说到这里,突然改变话题,命令驾驶员停车。车子停住了,王书记下了车,快步走到车前。我跳下来走到他身边时,见他已经蹲下身子,用瘦小的手,把摊在路上的花生拢向路边。他边拢边说,我们这样开过去,会有半个轮子轧了人家的花生。我的心一热,觉得这样的书记才是人民的父母官。我愣愣地站在他旁边看着,没有帮他收拢,认真琢磨这件小事的精神含量。等他上了车,我还怔在那里,司机叫了我一声,我才上车。吉普车往前开了没有几步,王书记又命令司机,停车,停车!我伸头往前看了看,没有发现前面还有晾晒的花生,不知道王书记又有什么事情。王书记说:“小杨,你下去,把我刚才我拢到一起的花生重新摊开,别耽误人家晾晒。”我下车把花生摊开,再回到车上时,王书记说:“记住,小杨,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要留下尾巴。路边的花生,你不下去重新摊开,只是影响晾晒。有的事情,虎头蛇尾就留下了隐患,就是以后的麻烦。你还年轻,要养成好的习惯。”

1982年春天,峄城区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全部过渡为大包干,实现了大集体向分户经营的“软着陆”。王书记松了一口气,他开始思考农业科学种田和发展工业问题了。

我跟王书记当秘书期间,不是中共党员,没有旁听常委会的资格,一些具有全局性的文件,由资深秘书常树标同志(后来任办公室副主任和主任)起草。但是,王书记在我跟他下基层的途中,常常把他的思路告诉我。他说,提起农业生产,大家都说“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这只是说对了一半,还有两个重要因素,这就是天意和实力。没有老天帮忙,连续三年不下雨,再好的政策也会颗粒不收;没有实力,我们就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现在,全区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吃饱了,这是政策激发出农民积极性的结果。可是,政策有限,科学无限。农民的积极性再大,也就是这么大的力气,大包干已经把农民的体能潜力挖掘出来了。在大集体的基础上调动农民积极性,效果明显,在大包干的基础上,想继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已经没有了多少效果。而科学种田的潜力,我们还没有挖掘。下一步,必须在这上面下功夫。不仅要推广良种良法,还要引进高科技手段。引进高科技需要财力,财力就是经济实力。钱从哪里来?农民卖粮食的收入,就那么几个钱,应该用来改善生活质量,引进高科技的资金,要靠工业创收。只有工业发展了,让工业支援农业,而不是工业掠夺农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富裕,也只有工业发展了,城镇的待业青年才能得到安置。

这以后,王书记的精力就转到了工业生产上。在我的记忆中,毛纺厂的筹建、赵坡煤矿的立项、石膏矿的勘探,就是王书记在任时实施的。常委会上研究的过程,我没有机会旁听,许多年之后,我担任峄城区档案局局长期间,有幸阅读了那几年的会议记录,真正了解了王书记的远见卓识。

王书记性子急,但为人随和,关心部下。我在他身边工作不到三年,既感受了他慈父般的关爱,也挨过他严厉的批评。一次是在基层开现场会,东道主留下与会者吃午饭,并通过我向王书记请示,上几捆啤酒给大家解渴。王书记同意了,说:“大家可以少喝一点,我不能陪着喝。”他让我和与会者一起吃饭,注意掌握分寸,别让大家喝多了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天气炎热,一上午没有喝水,大家见了啤酒,开怀畅饮。我在情绪激昂之下,与一个公社书记比起了酒量。王书记在另一间餐厅用完餐,听到我们屋里的喧嚣声,推门进来,看到我正在干杯,训了我两句,又意识到这样做会令别人难堪,就说,小杨,你跟我走。我上了车,王书记这才正式开训。他说,你有出息吗?年纪轻轻的就贪酒,以后还能干什么大事?经驾驶员讲情,王书记才停止了对我的训斥。

再一次挨训是在办公室里。那天,收发员、档案员和打字员在装订一期简报,我伏在办公桌上读书。王书记走进办公室,在屋里扫视一番,来到我面前,见我正在看一本流行小说,气愤地说:“人家都在干活,你在这里看闲书,还真好意思哪你!上面发下来那么多文件,还有各种书报杂志,你不认真研究,看这没有生命力的书干什么?”几个同事面面相嘘,谁也不敢为我讲情。他训了几句,说,走,跟我到底阁石膏矿去一趟!路上,我向王书记解释说,我平时并没有看这些没有用的书,主要精力还是用来阅读文化经典,比如荀子的作品。我给王书记背诵了荀子的一段话:“口能言,身能行者,国宝也;口能言,身不能行,国器也;口不能言,身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善治国者,敬其宝,利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我还告诉他,荀子是政治家,他对政治的洞察力,超过孔子和孟子,他任职的地方是兰陵,与峄城区是近邻,我们应该研究他的思想。王书记的情绪马上激昂起来,让我给他讲荀子。我说,我现在还没完全读懂,什么时候研究透彻了,一定把其中的警句摘录出来,供他参考。王书记说,我刚才批评你,不是因为你读闲书,是因为看你在别人干活的时候不帮忙,这样做,对你将来处理人际关心非常不利。以后,你要在这方面注意,不要恃才傲物。

1983年春天,王允琳书记当选为枣庄市副市长。他上任之后,暂时由刘焕文区长主持峄城区委的工作,不久,市委任命李仲孚同志担任区委书记。我跟着李书记继续当秘书,就像跟王书记的时候一样敬业,得到李书记的信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王书记近距离接触,只是参加全市会议时见他坐在主席台上。许多年之后,我听别人转述了王书记对我工作的考虑,大意是,“我本想把小杨带到市政府,继续给我当秘书。可是,我发现焕文同志和仲孚同志用得很顺手,觉得不能夺人所爱,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再说,工作变动,随身带着工作人员,也属于不正之风,是任人唯亲的表现。”这番话,虽然是别人转述的,但我相信是王书记的原话,因为这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就像当年他把我调到区委不是出于私心一样,后来没有带我,完全是出于公心。

我在峄城区委办公室工作十二年,经历了四任区委书记。王允琳书记是在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中,为峄城区奠定了基础的领导。我作为他的秘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受到了他的影响,在精神深处打上了他的底色,他对我的两次批评,至今在我的耳边回响。王书记之后是李仲孚、王光荣、杜学平书记。李仲孚书记光明磊落,敢作敢当,刀子嘴豆腐心,许多人怕他,却服气他的胆识与能力。王光荣书记宽厚豁达,与人为善,在谈笑间解决严肃问题,又能坚持原则。杜学平书记学养深厚,见解高远,知人善任,是他,为我设计了做学问的道路。这四位领导,都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的人,他们的人格魅力,至今滋养着我,他们的嘉言懿行,已经成为我的精神财富,我终生都在享受这些利息。

2008年的寒假,我拿出十天时间,拜读了王允琳同志的《奋斗》,这激情涌动的阅读,让我分享了老领导的智慧与良知,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王书记自称没有大专文凭,可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收录在这本书里的文章,充分体现了他的个人主见。读着这些篇章,我仿佛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代,想起往事,不由得写下这些文字,向我的老领导致以深情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官的境界
后一篇:文明接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