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接力

(2009-12-30 19:04:16)
标签:

杂谈

文明接力

——《你逐渐向我靠近》读后

杨传珍

若从人性的维度考虑,父子关系应该是人伦中最亲密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子关系却是貌合神离的,所谓“多年父子成兄弟”,不过是凤毛麟角的美谈。而越是有成就的父亲,与儿子的真正沟通越少,以至成功的父亲只能为儿子遮风挡雨,很少成为儿子的人师和人梯。尽管历史上有“二王”、“三苏”的佳例,但多数学者和艺术家,都没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悟性传给儿孙。这不仅是亲情关系中的缺陷,而且成为文明接力中的断层。

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我想不仅在家庭生活中增加了温馨,而且将使非凡人物的智慧经由家族链实现接力,使人类文明的进程得以加快。

读了李瑞腾、李时雍父子的两地书《你逐渐向我靠近》(九歌出版社,20061010日出版,台北),我似乎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策略,这就是:用简单的态度处理棘手的问题。

这个简单的态度就是真诚。

难道,父子相处,还有虚假成分吗?如果我们先对一些重量级人物的成功历程进行综合考察,再留意其子对父亲的回忆,就会发现许多父亲向儿子呈现的是戴着面具的形象。这不是虚伪,而是普遍的心理状态。一个成功者,常常在公众面前神化自己,甚至要把自己包装成完美的化身。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习惯成自然,在儿子面前也这样做,就对儿子构成了误导。因为,别人对他这个成功者,羡慕、仰望之余,对他的成功原因会作综合考虑。作为儿子,因为敬畏,也就不会怀疑他的包装。如果成功的父亲为了激励儿子,在对儿子施行言教时夸大成功的难度,隐藏失误的事实,把自己打扮成无所不能的超人,虽然成功的“终端”属实,由于回避了某些环节,他给儿子提供的人生经验,就是虚假的,不可模仿的。生存在父亲庇荫下的儿子不知道内情,试图以父亲为榜样求得成功时,收获的只能是挫败。于是,他越来越不自信,最后可能落个精神萎缩的结局。

李瑞腾教授在台湾文教界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子李时雍当然不会充耳不闻。这样的背景,对李时雍来说,利弊参半。在正面的意义上,父亲是儿子的导师,他可以把自己千辛万苦摸索来的方法传给儿子,让他少走弯路。而诸多成就聚起来的浓荫,可能遮挡儿子头上的阳光。

智慧过人的李瑞腾,在儿子面临学业及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放低姿态,摘掉面具,与儿子坦诚相对,使自己的智慧成为儿子的滋养,同时,儿子的探索也激发了父亲的思考,在互动中实现了不同的提升。

拜读《你逐渐向我靠近》,让我领略了一个知名教授的学养和教育理念,体会了他的治学方法,看到了一个父亲为自己身份定位时的睿智与雅量。从他们父子携手前行的通信中,得知李瑞腾教授没有丰厚的家学背景,其平地起高楼的过程充满着艰辛。今天,李时雍在新的起跑线上,隐约呈现出超越乃父的种种迹象。从他对群体狂热心理的分析中,见出比老子犀利而厚实底蕴。

现代教育在走向规范化的同时,没能达到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境界,格式化的教育理念,看似一视同仁,实际上却在无情地扼杀天才的成长。我想,李瑞腾教授也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分别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在一年的父子互动中,作为父亲,他必须跳出平均值考量,面对个性,设身处地为“这一个”思考,从高处对他观察,平等地加以启发与引导。这样,父亲使儿子走向成熟,儿子也激发和提升了父亲的境界,让他多了一个思考学生的角度。这样,李瑞腾教授在获得了“幼吾幼”的体验之后,再“及人之幼”,必然表现出新的风貌,把文明的接力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顾200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