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精神高地的守望者(上)

(2009-12-14 20:55:22)
标签:

杂谈

——《2002/隐地》三人谈

杨传珍  隐地先生2002年写的40多万字日记,我是分两次读完的,你们都是一口气读的,阅读感受肯定和我不同,我想听听你们的心得。

杜紫微  对我来说,读《2002/隐地》的过程,是一次精神吸氧的过程,连续几天激动人心的阅读,使我这个文弱的小女孩长成了献身文学事业的“侠女”(放声大笑),人格得到强健,获得了涤清世风的道德勇气。

    我在读隐地先生的日记时,不时联想起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客观忠实地记载自然生态,隐地能动地记录台湾的人文生态。读《瓦尔登湖》,让我心生原初自然已经不在的伤感,读《2002/隐地》,让我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品格:他时而大声疾呼,向世人发出警告,时而耐心地对这个破碎的世界进行力所能及的修补,让我们面对心灵沙化、人格矮化、精神庸俗化、灵魂平面化的人群时,不感到绝望。

杜紫微  某种文化形态面临解体时,知识分子分为两种:一种极力保卫旧文化的精华,一种充当变压器,把外来文化进行变压、驯化处理,输进旧的文化机体。处在这种形势下的隐地先生,不仅是一个人文生态的“补天者”,还是一个道德重建者,他通过自己孜孜以求的努力,接续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学统与道统,延续着传统的士绅精神。同时,他也不拒绝先进的西方文化。从他身上,我看到了 王鼎钧先生的影子。

杨传珍  台湾和大陆,虽然社会变革的步伐不完全一致,但同样面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传统的反思批判尚未完成之际,对传统的消解又铺天盖地而来。在这剧烈的社会转型,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又要无可奈何地面对商品大潮对人性的瓦解,双重任务集于一身。作为精神高地的守望者,隐地先生就承担了对传统文化反思与维护的双重责任。

    从这40万字日记中,我看到了身兼出版人、作家、读者三重身份的隐地:作为读者,他醉心于高品味的读物,这种情结使他成为纯文学的“捍卫武士”;作为尔雅出版社的发行人,他对台湾出版业的危机忧心如焚,为尔雅的良好营运操心费力;作为作家,隐地先生以他的社会良知和人文关怀,成为“文学园圃”中一名充满人文理想的园丁。

杜紫微  由于他的多重身份,他每天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无不关乎台湾文学的创作、出版、流通和读者的接受,可以说,这部日记,刻录了台湾社会的精神年轮。

    出版是隐地先生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他热爱的事业。但是,如今的台湾出版业面临严峻形势:一是书籍出版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类型越来越庞杂,出版市场面目模糊;二是文化垃圾泛滥,流通体系淤塞与麻木,低俗读物挤占了纯文学书籍的空间,劣胜优汰,恶紫夺朱,书店集团化之后,通过电脑,把销售数字奉为圭臬,许多好书遭到反淘汰。隐地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小而美”出版理念,受到严峻挑战。

杨传珍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在纯文学的领地继续坚守,其深层目的是为了挽救一个民族的未来。

杜紫微  这样说,猛一听好像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隐地的努力多少引起一些反响。孟德斯鸠说过,他想了解的不是只对法国有好处而对人类有坏处的东西。我想,隐地所有的努力,都通往提升民族精神这个宏伟目标。

杨传珍  社会危机的根源,是农业文明的式微,而媒体、政客、业主为了各自的利益,把“进步”和消费当作图腾对象,人们背井离乡、脱离原住地,扑进大城市的乌合之众当中。非理性的吵吵嚷嚷,每天都把一些人塑造成思想贫瘠、目光短浅、只会看电视的“报废人”。这些人不再看书,不再有思考的时间,精力高度分散,念头稍纵即逝,“每天都咬上帝一口”(于勒·龚古尔语)。如果这样加速发展下去,人类千百万年创造累积的道德和价值,将彻底毁掉。瓦格纳说,要想使人类的情感得以振作,恢复共同体的感受和文化丰富性,艺术是一种拯救之道。隐地彷彿瓦格纳,是在用文学实施自己的救世理想。

    在世风日下的危机关头,以行动抵制邪恶的泛滥,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最高的道德准则。隐地先生面对趣味低下的受众和迎合最低知识水准的媒体,清醒地看到:“教育普及之后,几乎人人渴望能出本书,看起来书的魔力无穷,其实,这只是一种卡拉OK文化的延伸。”(48日)许多出版人为了应对变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出版业和书店当作战场。“出版业庸俗化,劣币驱逐良币,开卷有益的精神花园,向下沉沦。”“拜金主义思想弥漫,追求精神生活快乐的人,反倒变成稀有动物。”(920日)“书店卖些减肥风水八卦之书,让人郁闷气绝。”(146页)流行阅读的泛滥,时尚文化以其花俏的包装、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很多年轻人吸引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周围,“报刊杂志全面综艺化,文化变成胭脂口红”(317日)。“哈日”、“哈欧”大潮中,轻薄短小的受到青睐,厚重深沉的中华古典文化恰恰最早遭遇抛弃。隐地提醒:年轻时养成阅读习惯,是自己的福气,因为阅读是眼睛的延伸,阅读让我们懂得谦卑。虚怀始能交友,素心方许读书。阅读不只是百无聊赖时的消遣,茶余饭后的附庸风雅,如能静心阅读,得书中精髓,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精神上的缺陷,提升人生的境界;反之,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得不到优秀文化雨露的滋润,就会变得粗糙、冷漠、粗俗难耐。“人其实应该为自己的兴趣而活,而不是永远追逐钱财。”(816日)面对冷待纯文学书籍的图书销售商,隐地暗暗嘱咐自己“不要因为退书多,就轻易向失败投降。”(42日)这种坚守对于千千万万热爱优秀文化的读书人来说,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杜紫微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礼崩乐坏的时代,因为当时站出来一批以宗教、道德、文学为基准进行抗争的精神巨人,使得江河日下的风气出现转机,人类没有走向彻底的堕落,道德没有全面崩溃。隐地以打造纯文学品牌的方式,抵制商业文明与科学时尚合谋对传统道德的侵蚀,令人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