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偶像到超级现实主义
(2009-09-17 23:11:55)
标签:
文化 |
半夜在央视怀旧剧场看到《啼笑姻缘》,这个版本和我脑子里能跟怀旧联系起来的版本似乎不是一回事,小时候看过一个更老的版本,似乎。看了一会儿,不太能和书联系到一起去,当然了,越往后拍的名著电视,对原著的改动就越肆无忌惮,象我所痛恨的《京华烟云》,除了人物名字一样,不要说剧情,连发生的时代都能改,下手果然够狠。看不进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对这本小说本身,也没有太大印象了,只记得似乎里头有两个长一样的人,这俩人又似乎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张恨水的地位大概蛮尴尬的,那个年代写世情故事写男女离合,总有点不太符合时代气质,又不像张爱玲有腔调,一红红了几十年,死后还不断有新作面世,张恨水被打上了鸳鸯蝴蝶的印记以后,有点象当年被打上网络文学的安妮宝贝吧,老给人一点非主流的感觉。
我小时候最爱看他的《金粉世家》,家里有一部上,却没有下。从小到大,把一个上部看了一遍又一遍,被这个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激励得不行。后来好容易熬到上大学了,第一件事就是冲去图书馆把下借回来,连夜看完,然后就大失所望。可谓上半部有多美好,下半部就有多灰暗,上半部给人多少美梦,下半部就给人多少噩梦,当然了,谁让上半部写的是爱情,下半部写的是婚姻呢?难免就沦为上半部是流星雨,下半部是中国式离婚了。
半夜三更想到这里,突然就有点感伤。人生其实大抵也是这样吧,上半部分是青春偶像剧,下半部分就是超级现实主义的伦理剧,偶尔穿插职场剧、商战剧和婆媳剧的狗血剧情。可是,就象我看书的经历一样,明知道结局是幻灭的,可是若不看这下半部,终究不圆满。
张恨水的地位大概蛮尴尬的,那个年代写世情故事写男女离合,总有点不太符合时代气质,又不像张爱玲有腔调,一红红了几十年,死后还不断有新作面世,张恨水被打上了鸳鸯蝴蝶的印记以后,有点象当年被打上网络文学的安妮宝贝吧,老给人一点非主流的感觉。
我小时候最爱看他的《金粉世家》,家里有一部上,却没有下。从小到大,把一个上部看了一遍又一遍,被这个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激励得不行。后来好容易熬到上大学了,第一件事就是冲去图书馆把下借回来,连夜看完,然后就大失所望。可谓上半部有多美好,下半部就有多灰暗,上半部给人多少美梦,下半部就给人多少噩梦,当然了,谁让上半部写的是爱情,下半部写的是婚姻呢?难免就沦为上半部是流星雨,下半部是中国式离婚了。
半夜三更想到这里,突然就有点感伤。人生其实大抵也是这样吧,上半部分是青春偶像剧,下半部分就是超级现实主义的伦理剧,偶尔穿插职场剧、商战剧和婆媳剧的狗血剧情。可是,就象我看书的经历一样,明知道结局是幻灭的,可是若不看这下半部,终究不圆满。
后一篇:体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