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 |
接待我们的旅行社,是当地最著名的一家,派了一个年轻的捷克人来当导游,很可惜的是不会说广东话,但由他的解说,听起来,可以说是很爱国的。当然,这家旅行社也叫「爱国
Patriot」嘛。
「捷克已经离开了斯洛伐克这个包袱,独立成为一个国家,我们在自由和经济上,都受到其它地方人推崇。」他一开口就宣布。
历史上,捷克的全名叫捷克斯洛伐克,而斯洛伐克来自英文奴隶 Slave,有个奴隶的尾名,是不好受的。
「我们的人口一千多万,有两百万人住在首都布拉格。」
一提起布拉格,我们就想起「布拉格之春」的运动,它从苏联的铁幕脱离出来,这场革命也叫为「天鹅绒革命」,意味着非常顺利和柔软,像天鹅绒一样,没有流过血。
但在苏联的铁腕政治日子中,日子是不好过的,所以有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里的情节:受政治迫害的捷克人民,感到活下去太过痛苦,又没勇气自杀,只有跑去公园接触一群人替他们解决。这群人都是杀手,只要说好了,在公园散步时,坐在长椅上,就有人替你在后脑开一枪,结束生命。
米兰.昆德拉把这情节戏剧化,让读者震惊,在文坛上引起一场骚动,这是小说《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有人将它翻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非常累赘。这小说一出现,我已推介,当年我曾经建议译为《难忍的鸿生》。
闲话少说,这年轻人继续说捷克有多好是多好:「我们也不想被叫为捷克,最好用回老名字波希米亚!」
我忍不住,向他说:「你们波希米亚人,强调饮酒、女人和歌唱的人生,但是没有提到吃,对于吃,你们的食物没有一种代表性的,也从没有在国际间被认可的,不像匈牙利,他们至少有顾拉殊
Gorlash这道菜。」
年轻人听了哑口无言地认了,从此没有那么傲慢,乖了很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