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史光芬(Erica.Schlaikjer),从美国来到中国,从中国上海来到中国北京。
她来中国干什么?一问便知,她对中国互联网感兴趣,对中国青年感兴趣,对中国青年的互联网更感兴趣。
当她从中文网志年会(上海)结束,她就准备动身到北京。她意犹未尽,想继续和中国青年聊聊。
她在邮件里找到我,我在MSN上和她碰头。天南海北,先侃一通。
她希望帮她约更多中国互联网青年,我约了。我们确定了时间地点准备见面。
然而中间几日不见她踪影,尤其网上。我便怀疑,她是否忘了,她是否要爽约。短信、邮件、手机狂轰滥炸一番——你到底到了没有?来不来?找不到?怎么不回复?怎么回事,史光芬?
虽然她迟到了几分钟,但知道她信用卡在前一天丢了的时候,我们还是颇为她着急。问题解决后,我们落座了,就在11月13日,就在北大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打量这名高挑的新闻实习生,油生敬意,守信、节约、自我调节能力、极度美丽的外表,全是她的优点。想想我们中国青年之间,一个约会,需要动用各种通讯工具确认N次——史光芬的行动表明那多此一举。
史光芬中文流利,汉语拼音甚至声调更是强项。只是不太理解中国式词汇,比如贫富倒挂,比如有伤风化。她希望我们谈谈Online
史光芬对这次交流基本满意,她认真地收好笔记。她对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都有兴趣,我以Blogspower的例子试着解答一番,都是国内青年多次讨论并有基本结论的,不再赘述。
她没有和中国青年讨论政治(尽管她父亲是一名外交官),这让我惊奇她对当今中国的了解速度。反正我认为,现如今和中国青年谈这个话题,比在美国谈这个话题还忌讳还无聊。谢谢史光芬善解人意,没让我们为难。祝愿她在中国工作顺利,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