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份拒绝庸俗的学生专业报纸

(2017-05-05 23:47:14)
离开西南科大后,龙新通讯社对我来说,音讯也渐渐少了。偶尔能在2014QQ群里,看到一些相关的信息,关于几家学生媒体的任务安排。至于任务是什么、完成的情况怎样,和我这个局外人已经没有关系。如果不是2015级郭荞璐同学找我约稿,这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状态,相信不会有所改变。

听闻《龙新时报》要迎来她的第100期了。汉文化对圆满的追求从未间断过,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这份学生报纸从2010年问世,到现在能办到100期,对于别家财大气粗的新闻学院或许不易,但对于习惯寒冬的龙新通讯社成员而言,这样的圆满反倒显得正常。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这里的学生品尝了做实践媒体的难,他们对已经不觉得难了。意志的磨砺让他们更早地成长。所以,百期的《龙新时报》不是炫耀什么,而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踏上新的征程。即便前面的路再难,相信龙新通讯社的传统,会激励着这所盆地里的新闻学殿堂以及她们的学生媒体集团,顽强地走下去!

平心而论,《龙新时报》不是龙新通讯社的第一家媒体,她的问世只是来自于当初我想扩大产业的念头。

没有电视办得早,学生不能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影响,单调的黑色字体排成的报纸版面,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一开始就喜欢的。即便是为完成任务,不少学生受在校报实习的影响,觉得新闻系这份报纸理所应当是校报的克隆版。虽然刚开始我成全学生的想法,但后来我要龙新通讯社的全部媒体转型为行业报”——以传媒资讯为主打,附带以科技传播。这样的选择,一是为去同质化,二是做独一无二的学生报纸。庸俗,从来不是我的哲学。我们学生所办的媒体,可以弱小可以内容不够优质,但定位和角度必须是一流的新闻院系学生媒体。没有特色,就没有了品牌效应。事实证明,这样的独辟蹊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现在,《龙新时报》的报头和理念,是2009级学生敲定的。记得那一届的报纸负责人杨晓刚,组织同学商量该如何表达《龙新时报》的办报理念,即览传媒之态,察器物之变。他们尝试彩色印刷,他们为后来的扩版奠定了基础。一份小小的报纸,每一期的出版,都是学生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我很喜欢这份报纸,也曾力主让这份报纸走出校门,成为宣传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的印刷品

虽然《龙新时报》惹过祸,但这也是教育学生懂得把关的活的教科书。尤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胎记,也是中国学生报纸生存状态的缩影。《龙新时报》能有史料价值,也算善莫大焉。

拒绝庸俗,意味着昨天的不俗在今天可能变得大众,到明天就变得俗气了。听说百期的《龙新时报》要进行新的改版。我无意打听如何改版,这是学生的秘密,还是等《龙新时报》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我希望能静静地欣赏她的不俗面孔!

拒绝庸俗,意味着不断挑战自己,意味着超越自我。做到这一点真的不易,希望继续在这里耕耘的师生们,能经常给我以惊喜,让我甘愿当《龙新时报》的忠实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