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绑架”何时休

(2010-05-12 16:57:39)
标签:

杂谈

  说到“绑架”,人们马上联想到威胁人的刀枪棍棒以及绑人的绳索和塞嘴的布条。这些物件,称得上是最经典的绑架道具了。直到今天,暴力绑架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这些道具怀有畏惧并不为过。当然,绑架不全是暴力的,还有使用了“文明”元素的,这类绑架并不因手段“文明”而改变绑架的性质。比如,道德绑架,一个人如果不答应做什么,被扣上一顶不道德的罪名,迫使别人就范。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不过,“文明绑架”演绎到今天,早已超出“道德绑架”的范畴,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当属“经济绑架”——孩子入学,请“自愿”高价赞助择校费;想发论文,请交纳版面费;想办某个手续,请私下给些小费。“文明绑架”和暴力绑架的区别,后者以人质为对象,前者以别的物件为媒介;前者剑拔弩张,后者隐藏了刀光剑影,用别的赤裸方式实现绑架目的。


  “文明绑架”中,还有一种绑架人质的变种,这大约是今人的发明。有人带领群众上访,做不同“领头羊”的思想工作,地方官员马上会采取变通之策,打听这个人的亲戚关系,最终寻找能卡住其脖子的关键人物,迫使息访。举例来说,看看这个人家里的亲戚有没有在政府部门和文教部门工作的,如果找到这类人选,请他们暂停工作,回家做亲属的工作,何时不“闹腾”了你才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没有亲属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怎么办?这可难不倒当代的“文明绑架”者。谁家没有孩子,谁家的孩子不上学?于是,学校的在校生便一个个变成了准人质,地方政府遇到摆不平成年人的事情,掉头去找教育部门给学校领导施加压力,保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一招历来比较灵验。不用给你施加太大压力,只要不想委屈孩子,对不起,还是屈服了吧。这样的文明绑架——不,准确地说是文明的人质绑架,解决了多少权力部门极力想做的事情,有待统计部门去回答。现实生活中,这类“文明绑架”像电视连续剧一样,每天都在拍摄和播出着。


  5月7日,云南一化工厂发生二氧化硫泄漏事件。事发后,当地传出该公司征地时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让孩子代父母在征地意见书上签字。当地农民称,当初建厂时被哄骗说是盖没有污染的化肥厂。据了解,当地村干部已因贪腐而落马。(《昆明信息港》5月10日报道)


  没有动用警力,没有流血事件发生,企业只消略施小计,就乖乖地把想征的地给弄到了手。可怜那些被征地人家的孩子,成了企业的间接“人质”。这起“文明绑架”最大的恶劣之处在于,将那些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孩子揠苗助长成“成年人”,用他们幼小的手握笔替家长签订了卖地契。纵然家长一千个不乐意,至于因此把自己的孩子给起诉到法庭吗?“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现在提前当家做主了。”网友的这个冷嘲热讽,言语中道出了多少无奈,临时性“当家作主”的孩子们未必明白怎么回事,相信他们的父母心里最清楚。


  暴力绑架虽野蛮但并不虚伪,“文明绑架”既野蛮更虚伪。他们都是法制的敌人,但最终倒下的往往是缺乏智谋的暴力绑架,而“文明绑架”却旗开得胜,高歌凯旋!



http://www.art1.swust.edu.cn:1188/baokan/2010-5-10/XiKePingLun-WenMengBangJia-HeShiXiu.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