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相对论”
(2009-12-17 17:00:54)
网帖曝“武大一教授反映:当他乘坐的武广动车组到达广州时,教授注意到手表慢了5分钟。教授认为这是由于动车组的时速实在太快,引起了爱因斯坦相对论里面提到的时间变慢效应”。这则“莫须有的故事”让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刘昌教授非常气愤,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别人帖子的主角。(《武汉晚报》12月16日)
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都有被娱乐的可能。匿名的网络帖子,较传统的媒体报道更具备娱乐精神。假借真人说假话,或者搬出某个专家来调侃,是网络娱乐者们的拿手好戏。刘昌教授“被言论”,为此事觉得不爽是常态。只要事实真相得以澄清,没人会因此介意他什么。
这样一个准八卦新闻素材,更多的人浏览完毕就过去了,伴随高铁的“相对论”效应传言,倒让我想起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就是说,相对论不止是自然界中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同样可观存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心理活动具有“相对论”的特点,时间的快慢因心情而感觉有别。不过,心理方面的相对论乃基本的常识,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倒是一些行业规定,用人工手段制造的“相对论”制度,这些别样的“相对论”,一来容易被忽视,而来在以合法的形式追求某些特殊的利益。
有网友看罢这个新闻,“想起了一则报道:邮局为了显示‘特快专递’之快,就把普通邮件的传递时间拖长,相对而言,‘特快专递’就变快了。报道戏称这样做是‘相对论’的运用。其实,与爱因斯坦无关。”的确,邮政部门按照邮件收费的多少,将邮件分作几等,差别在于不同等级的邮件投递的速度不同,享受的安全保障指数也有区别。“特快专递”业务的发明者颇有爱因斯坦的天赋,发现了经济领域的相对论,并成功地将这样的“相对论”应用到极致。更加巧妙的是,特快专递之类的VIP服务项目,麻木了消费者的神经,以常态的方式心安理得地攫取超额的企业利润。
时下,“特快专递”之类的别样“相对论”并不孤独。同样是公共交通工具,乘坐汽车和飞机没听说有特快专递,但铁路部门创建了自己的“特快专递”列车,并将特快的等级分得更为精细。动车、特快、快速和普快四个时速任你选择,就看愿意掏什么价位了。公安部门也有类似的“相对论”服务项目。譬如,办理身份证的周期不算短,是制作身份证的过程漫长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不好猜测,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多交钱,身份证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拿到居民手里。教育机构好像也有类似的发明。考博士没有考上不要紧,个别学校允许你先来跟读,等到考上了就可以申请提前毕业。跟读的好处在于先跟导师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考上的概率基本就百分之百了。这样的“相对论”现象,可谓充斥在很多领域。坊间不是流传一个笑话,说一个家属忙着火化亲人的遗体,花了小费优先给烧了,后来有的遗体被发现是假死,提前火化者的家属后悔不已。
社会生活中的相对论,说穿了就是多花钱的相对论,就是加塞的相对论。如斯“相对”,何时是尽头!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12-16/XiKePingLun-BieYangDe-XiangDuiLun.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