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明评说
海明评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21
  • 关注人气:19,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舆论的“两对半”?

(2009-08-03 11:19:53)
标签:

杂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用文学的语言,写出了人世间深奥的哲理。对立的世界,必然走向统一而不是离合,否则世界将名存实亡。对立意味着权利的让渡。对不少人来说,权利的让渡好比割自己身上的肉,总是有些心痛。


    当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强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领等)的待选“菜单”中,将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成都晚报》8月2日报道)一时间,要不要恢复乙肝“小三阳”(两对半)患者的国民待遇,成为全国民众无法回避的一个棘手问题。


    取消对乙肝“两对半”的歧视,网上舆论出现了三种声音,形成了舆论的“两对半”:支持者额手相庆,高呼“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很好 ,文明理性。”反对者忧心忡忡,“这项规定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坚决反对。大家都知道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人如果得了乙肝基本上是终身不能治愈的,而且还会向着更坏的方面发展如肝癌等等……”中立的声音虽少却发人深思:“需要查的是如何变成一个肝炎大国的……”
    牵一发而洗全身。在一个谈“肝”色变的社会环境里,官方倾向于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测项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很正常。重要的是,在舆论意见“两对半”的吵嚷中,不迷失方向,继续朝着科学、理性、文明的方向前行,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这才是卫生部和民众应共同追求的目标。


    从字面上来看,舆论意见“两对半”的三方之间各自都有道理。歧视不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乙肝“小三阳”不具有真正的社会危害性,当将近十分之一的社会成员是“小三阳”携带者之时,拒绝这个庞大群体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不仅缺乏人道,而且隐患多多。反对的声音,同样是出于公利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私利。希望全社会反省我们是如何沦为一个肝炎大国的那位先生(女士),旨在以史为鉴,避免今后重蹈类似的覆辙。肯定三方的观点,无法化解现实的舆论困境,紧要的是寻求化解这个困境的办法。


    前面已经提及,权利的适度让渡,追求共赢,是解决矛盾的惟一办法。反对取消“两对半”检测项目,反对给予小三阳携带者的入托、入学、就业门槛,除了可能对“两对半”了解的不够外,更重要的是担心小三阳携带者们的责任意识。“我们是一个部门的人一起大桌饭的,大家都在一个餐盘里面夹菜吃,你说带他吧,心理有阴影,不带他吧,又觉得故意排斥他,两难啊。”“现实中很多乙肝患者不自觉 不自尊 不自爱,拿着别人的水杯就喝,吃饭不用公筷,有的恋爱时都不坦诚告知自己的病情。”可见,官方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取消“两对半”检测项目,现实生活中的“两对半”们应从内心里懂得尊重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性,管好自己的筷子,减少别人不必要的担心。作为卫生部门,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在给予“两对半”成员国民待遇的前提下,强制性实行乙肝疫苗免费注射制度,从新生婴儿到成年人,由国家财政负担费用,社区和单位的医疗机构负责实施。用技术性隔离手段(注射疫苗)既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性担忧,又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彼此和睦相处。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做法。对于类似的社会疾病,也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不可等到成了某种病症的“大国”之后再去应对。这样的悲剧,可一而不可二。


    “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虽不可根治,但人类已经对其基本可以控制。大家应该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共同面对才行,消除歧视,是一种社会责任。”网友的这个呼吁,值得中国聆听。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802/07/5FMOL3N30001124J.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8-2/XiKePingLun-RuHeKanDaiYuLunDe-LiangDuiBan-A.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