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灾烈士不能再前赴后继了

(2009-07-27 12:03:33)
标签:

杂谈

   7月23日,河北晋州在建的电视塔遭暴雨袭击被折断(《燕赵晚报》7月26日报道),被舆论所关注。偷工减料、豆腐渣、涉嫌腐败等一系列的热门词语,再次火爆。塔倒了,固然值得议论。不过,有一种淌血的牺牲,却很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就是在暴雨中葬送性命的无辜公民们。


    25日清晨,连日大雨冲击导致国道213线汶川段彻底关大桥被巨石砸断,桥上7辆汽车坠下河岸,都汶公路中断,目前已核实死亡6人、12人受伤。湖南暴雨造成5人死亡10人失踪。(据《京华时报》和新华网报道)


    如果不是26日凌晨1时左右的一场暴风雨,笔者同样麻木地对待雨灾。当时,听的窗外噪音很大,奇怪深夜了哪里还有刺耳的声响?。拉开窗帘,发现左侧一栋正在加固的楼房,房顶上的篷布(地震后楼房受损,目前正在加固楼顶,楼顶挖开的地方用塑料篷布罩着)正在“狂舞”,四周的脚手架也在晃荡。我住的楼里,正在施工(抗震加固)的房门碰撞声不断,暴风雨的厉害,算是真正领教了。当时我在想,如果是白天遭遇这种恶劣天气,如果刚好楼下有人经过,如果脚手架突然被刮倒,如果楼顶蒙的篷布连同压着它们的物品滑落,后果将会怎样?回看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因暴雨夺去无辜公民性命的报道,上述担忧恐怕就不是恶意的联想,而具有了某种的现实性。


    雨滴不是石头,砸在脑门上要不了人命的。笔者所谓的“雨灾烈士”,是由雨灾造成的次生灾害引起的。我的困惑在于,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气象预报技术已经可以准确预报一个地区几天的天气变化,如果说雨灾引起的经济损失无法完全避免还情有可原,为什么雨灾频频造成流血牺牲?葬身雨灾引起的次生灾害的人们,他们的死该如何定性?是纯粹的天灾无法克服,还是可以预见可以预防的天灾没能躲得过?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用于造福人类的。这里的造福,理所应当包括减少无谓的伤亡。气象部门在24小时监控天气变化,媒体在不断提供气象信息(7月26日,《成都晚报》还在提醒读者“四川灾区近期仍有中到暴雨 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由此可以判断,气象部门和媒体已经尽责了。问题在于,“怎么我国下场雨都可以死好多人”?


    管理部门可能会说,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也是天灾。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明知近期暴雨较多,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该不该及时封闭山区交通道路,能不能及时转移房屋质量不好的山区农村的居民,让他们先到安全的地带躲一躲。这样的“躲”策,也许有点笨拙,更不会成为伟大的政绩,然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少“雨灾烈士”横空出世的几率。这样的管理措施,才是真正的善莫大焉。
    此外,雨季来临前,职能部门能不能勤快一点,考察辖区内哪些地段属于次生灾害的准爆发地,及时做好预防山体滑坡等预防措施?退一步说,先前疏忽了,在已经造成人员伤亡之后,该不该意识到次生灾害的严重性,亡羊补牢一回,总比坐等悲剧继续上演要好!


    雨灾还会有,只是不能再让我们的“雨灾烈士”前赴后继了。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6/034216013610s.s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7-26/XiKePingLun-YuZaiLieShiBuNaiZaiJianFuHouJiLe.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