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科学的“桂冠”为何还要戴?
(2009-07-21 13:44:42)
作为首都的北京,头顶的桂冠不计其数,偏偏有人还不知足,酷暑炎热之际,还要再送给她一顶“大帽子”。
在全国进行的为期两周的测试中,北京的“开心指数”为56.06%,最终以0.5个百分点的优势,超过上海摘得“最开心城市”桂冠。此外,开心指数排名第二到六位的城市按顺序分别是:上海、昆明、西安、广州和成都。(《京华时报》7月20日报道)
开心的时效性最强,也最短暂,因为开心是一种感觉,一种暂时的满足。开心和财富、职位成反比,这几乎是公认的。个人的“开心”尚且如此稍纵即逝,遑论一个群体的“开心”?一个群体的“开心”,其实现难度已经不亚于徒步在蜀道旅行。至于一座城市的开心,更是有点荒诞:没有生命的建筑物和道路,无所谓开心与不开心;有血有肉的城市居民开心的条件,与城市的规模成反比,城市越大越难同时开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知道“最开心的城市”评选活动本身的科学性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这里凡夫俗子都能猜得出来,莫非组办方真的没有丝毫的感觉吗?请不要低估专家的智商。报道中转引专家的话说:“这次调查实际上并非一次科学、严谨的统计调查,但其调查数据确实也反映了一定问题。”
我不是首都市民,虽说在这儿生活过超过一年多的时间。北京市民的优越感,我不否认,不然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研究生毕业后宁愿在这里扫大街,也不愿意到其他城市谋生。不过,有优越感的市民也未必是开心的市民,交通问题、奇高的房价和工作的压力,在这些方面北京市民承受的痛苦程度可能远远高于地方城市。如果说北京是“最开心的城市”,笑出声来的可能不止我一个。“笑死我了,真开心啊。”网友的这个帖子,支持率的颇高,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最开心城市”评选的科学性差,可信度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一项并不科学的评选活动,为何还要去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中没有提供组办方的名字,从入闱城市名单看,可以看出参加评选的城市不在少数。我们困惑的是,像“最开心城市”之类的人造“桂冠”,为什么有人兜售,有人愿意戴?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对于城市而言,可说是“桂冠多了也不觉得沉(重)”。桂冠嘛,不管含金量多少,终归不是什么坏东西,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虽然不至于去争抢,但若是有人愿意孝敬,自己也未必坚决谦让。“最开心城市”的大帽子被戴到了自己的头上,官方没有任何的消息,媒体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广而告之,等于宣布了北京最新荣膺的这一荣誉称号。问题在于,这个并不科学的“桂冠”,戴在北京的头上,让别的国家知道了,起到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如果是负面的,岂不是得不偿失?
无事生非的评选活动,属于没事折腾一族。他们有折腾的权利,成熟的城市也有拒绝评选的权利,媒体也有不抬轿子的权利。如果城市和媒体没有这点自知之明,“桂冠”满天飞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开心的城市”这顶桂冠,还是摘掉凉快。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720/02/5EKO3IDF0001124J.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7-20/XiKePingLun-BingBuKeHuaDe-GuiGuan-WeiHeFuYaoDaiA.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