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假名单”何以固若金汤?

(2009-07-08 19:58:22)
标签:

杂谈

7月6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分别批评了重庆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敦促公开31人造假名单。当天,记者来到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的办公室了解情况。李萍和4名男士正在谈录取工作上的事情。其中一男士提到“有很多媒体要求公布违规学生名单”,李萍回答:“别管他们!”(《成都商报》7月7日)


一方面是媒体再三的敦促,另一方面是重庆招办的置之不理。在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有法可依的年代里,正常的信息尚且需要见到光日,何况是那些违规的信息,更应拿到阳光下暴晒。连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两家重量级媒体的批评,重庆招办都可以置若罔闻,这批造假名单砌成的“信息壁垒”真可谓固若金汤,任凭舆论的吐沫如何炮轰,这个“堡垒”依然我自岿然不动,堪称一大奇迹。


人们想知道,重庆市招办缘何对这批造假名单护卫有加,誓死也要确保这个“信息堡垒”的安全?是这批名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走向,还是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可以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捍卫它绝不泄露一丝半点?从媒体已经逐步披露的名单看,31人的造假名单已经有24人的名字和就读学校被曝光。剩下的7名考生,又是何方高人的子弟,以至于重庆市招办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视法律为儿戏,拒不披露名单?


如果重庆市招办无法将这批造假名单和国家利益挂钩,那么,“造假名单”这个“信息堡垒”固若金汤的“奥妙”只能有一个:这个“信息堡垒”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特权堡垒”,里藏着的是特权子弟。保护这些特权子弟,就是保护特权人物,就是保护特权。在特权子弟是孩子,他们是些手无缚鸡之力、无法自卫的孩子,特权的威力虽很聊得,但它自身是没有生命的物,没有人操纵它断然不会发飙。只有介乎特权子弟和特权之间的那些特权人士们,才可能不惜与舆论为敌,不惜与法律为敌,公然无视舆论的声音和媒体的批评。一句盛气凌人的“别管他们”,话虽出自一个弱女子李萍之口,但她背后显然站着一群给她撑腰的人。否则,她何以不怕遭到谴责,不怕丢官,为造假名单的“固若金汤”而抗争到底?


尽管人们对特权恨之入骨,但古今中外,特权是政治生物链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谁也无法将它从地球上给消灭干净。即便在浩瀚的宇宙里,那个隐身的上帝,不也是一个特权的隐喻吗?特权虽然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却也不是无法无天的魔怪。法律和舆论监督两把利剑,只要同时发挥作用,特权也就从“龙”乖化成了“虫”,想逞能也只是某些特权者的梦想而已。特权得逞,无非是法律的软弱和舆论的体质尚不健全。不过,从国内主流媒体锲而不舍地向造假名单这个信息堡垒、特权堡垒发起的攻势看,所谓的固若金汤,不过是暂时现象。


“越捂火越旺。连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这个理!”舆论点燃的星星之火,如果不尽快平息,后果不言而喻。在造假名单和公众的愤怒之剑,孰重孰轻,重庆方面自会权衡的。只要舆论之火不断加柴,即便是“金汤”也会化作流水的,何况是区区一张纸质的保密名单?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090707/n265030918.s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7-7/XiKePingLun-CaoJiaMingChan-HeSiGuReJinShangA.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