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耕为啥经不起网络监督?
(2008-12-30 14:05:44)
标签:
杂谈 |
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名烟名表事件的主角终于下课了。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调查表明他还存在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江宁区委经研究决定免去其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对网上反映的其他问题还在调查中。(《新京报》12月29日报道)
技术有助于民主,传播技术对民主的促进更是不可阻挡。从孙志刚事件到华南虎照事件,再到如今的周久耕事件,虽然网络监督不是每次都取得大捷,它的威力谁也无法否认。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官员廉洁与否的一面镜子,镜子里的形象可能有所变形,但网民合作绘制的容貌,失真的不会太多。如果周久耕不是以手中的权力扬言制裁降低房价的企业,网民也不会去注意他抽的什么牌子的香烟、戴的什么牌子的手表、开的什么牌子的车。当1500元/包的烟、10万元/只的表和凯迪拉克轿车成为众矢之的后,周久耕的说法是,烟是别人偶尔送的,表是冒牌的。究竟谁在撒谎,现在真相基本大白。耐人寻味的是,南京官员的衣着和所抽烟的牌子,最近突然变得“朴素”起来,如果不是互联网,如果不是网络监督,周久耕也下不了课。
针对近日网络出现的与南京有关的几个热点事件,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要求党员干部要重视民意,把握舆情,经得住网络监督。(《扬子晚报》12月29日)这怕是朱书记的良好愿望了。依照大多数的感官经验,凡是被列入网络人肉搜索的官员,很少有人能经得住网络监督考验的。不信,看看12月28日被爆出的南京佳事得玩具公司的送礼清单,27日受礼的官员还在矢口否认,只要纪检委下决心追查,不知道这些人还能嘴硬几天?
人是行为人,每一天不可能不说话、不行动。作为官员,要经得起监督,虽然没法拒绝被人家录音、被人家拍照,若不想被人家抓小辫子,除了洁身自好(包括不乱表态),没有更好的办法。管好嘴巴尚不难做到,至于洁身自好就有点难。毕竟,个人的道德自觉未必可靠,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裁,无法达到廉洁的目的。周久耕的教训在于,表态代表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不是民众的利益;自己的消费超出了一个官员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此不符合逻辑的言行和消费水准,怎么可能经得起网民的监督?
周久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周久耕被免职了,与他的招摇直接关联。问题在于,全国究竟有多少个周久耕们,网络监督能保证把所有的周久耕们能追到穷途末路吗?我看难。有人说得好:“什么时候政府官员由百姓直选,这种问题就好解决了。现在的官员根本不对老百姓负责,只对其上级负责。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意愿。”
监督是事后的,做人是事前的。古代的童蒙读物里告诫孩子们做人莫学天上的招摇二星,如今已经是成年人的官员们,竟然不懂得这个道理,言语粗俗嚣张的、动作出格的、消费超前的,绝非个别现象,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经得起网络的监督?
把选举官员的权力交给民众,所有官员对下负责而不是对上负责,也许是官员经得起网络监督的惟一办法。
新闻链接: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8/12-29/008@031146.htm
http://news.sohu.com/20081229/n261468292.shtml
http://news.163.com/08/1229/03/4UA4CM780001124J.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