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如何当老师?
(2008-10-28 12:10:46)
标签:
杂谈 |
“教师职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这是笔者在每学期给新生授课的开场白。许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教师是最危险的职业。每一堂课上糟糕了,每一个问题不能让学生满意,老师的形象便要在台下的学生评委们的心目中打一次折扣。要当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没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理,不恪守师道,很容易落下“教不严,师之惰”的罪名。问题在于,如果对学生管束严格一些,依然还有别的危险。
即将过去的10月,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夹杂着一丝悲凉,发生在山西和浙江的两起“弑师案”引发社会对于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针对备受关注的教师受害案件,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北京晨报》2008年10月28日)
弑师惨剧,绝非这些。记得两年前,山西某高中同样发生过弑师案,那次是一个学生暗恋女教师,因为女教师即将结婚而惨杀了自己的老师。不久前的这两起“弑师案”,则是老师管教稍严,引来杀身之祸。血的教训,摆在教育从业者面前一道必选的试题:是“跪着教书”,“上完课走人,小心踩着地雷”,还是一如既往当好“育林员”,该批评学生的时候就批评,不因为少数几起“弑师案”而放弃当教师的职责?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类似的剑拔弩张的师生“对峙”场面,我也算经历过,不许学生考试作弊,被威胁过;不许学生在出口成“脏”,也曾大声呵斥过;不许学生穿拖鞋进教室,师生之间也曾闹过很不愉快的矛盾。所幸的是,暂时还没有因此害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真得感谢的学生,没有让悲剧发生。
然而,同行的鲜血,不可能让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无动于衷,也不可能不给一些老师心里留下阴影。面对已经上演的“弑师案”,今天我们该如何当老师,对所有的教师来说确实是个问题。教育部官员的表态很中庸:“教师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同样重要,都是重于泰山。”教师体罚学生,致残学生的现象,不是没有;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度脆弱,容不下老师只言片语的批评,铤而走险残忍弑师的事情,同样有所发生。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准父子关系,个别学生管不得,个别老师责任感和胆子缺失,确实需要有个妥善的解决方法。
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人是社会动物,离开必要的教育国将不国。对学生而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引自《三字经》)然而,玉要成器,人要成材,离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熏陶,显然一事无成。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知识传授而轻做人的引导,导致了太多的社会问题。新进校门的大学生们,并不是都会穿衣,都懂得基本的礼节,老师的责任在于,在授课的同时指导自己的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单纯的教书。个别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当老师是个良心活儿,我们尽到当老师的职责,为一棵棵小树苗剪枝、浇水,驱除害虫,如果他们再不成材,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当然,不尽到这个责任,则是老师的部分失职。
教育部官员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的表态,值得赞许。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所有的教育从业人员恪尽职守,将爱心洒向学生。“弑师案”,应该吓不倒真正的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