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武装保卫”签名售书

(2008-10-13 12:32:32)
标签:

杂谈

10月5日,学者阎崇年在签名售书时被读者掌掴事件轰动全国。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阎先生的遭遇,同样引起他的同行的警惕,生怕类似的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如何预防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请看下面的报道:


于丹10日在北京地坛公园签售,活动组织者请来几个一米八几、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的警卫,保护于丹安全的在于丹进场和出场的时候,警卫们就用自己的身躯坚决地挡住读者,并且严厉告诫大家不要靠近。刚出了《小时代》的郭敬明11日也举行了一场签售。据知情人士说,郭敬明也请了保镖。(《青年报》10月13日)


为签名售书,于丹女士由众多武装到牙齿的保安“众星捧月”小心呵护,郭敬明也是暗中有保镖在提防不测事件的发生。如果有好事的画家将这些场景入画,不知后人观摩了这样的画境该作何感想,是当今的社会治安已经沦落到连学者都不敢公开露脸的地步,还是某些人小题大做了?抑或兼而有之?


阎崇年挨打固然与“祸从口出”有关,不过,更多地属于偶然事件。偶然虽不意味着不会复制,但发生类似事件的概率并不大。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学者,一个不哗众取宠的学者,除非得罪于哪些被其批评刺痛机构的恶意报复,否则,当众受辱可能性甚小。阎崇年事件的教训在于,打人者的行为该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而作为挨打者也当反思自己的言论有无不妥之处。惟有双方同时检讨自己,才是化解矛盾的最佳办法。


反观于丹等人的签名售书场景,和阎崇年事件又不一样。以于丹、郭敬明二人的名气,大约不当场签名买书,不至于过于影响其大作的销售吧?假如签名售书不能明显增加其作品的销售数量,还要坚持签名售书,是对读者的感恩和赤诚,还是有意为自己的作品提供某些宣传?明知刚刚发生了阎崇年事件,宁可兴师动众请武装保卫也不放弃签名售书,是读者没有作者的签名便不肯买书,还是作者自作多情要出风头?报道中称现场有读者的感觉是“那些保安很凶啊,原本不紧张的氛围,反倒被他们弄得紧张起来了!”读者的这种感觉,不知道被保护的于丹女士可曾知道。如果知道,还愿意让读者为自己的签名活动而担惊受怕吗?


书的质量优劣,不在于有没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如果签名售书是名作的标准,哪些中外先哲和大师的著作还有人问津吗?如果签名售书不是衡量作品水准高低的标准,为什么时下一些所谓的名人又乐此不疲,好像自己的书不到广场上签名读者便会抱憾终生的。如果这都是签名者的单相思,再弄出这么些“武装”密布于签名者周围,我倒觉得这是将学术秀“秀”到了历史的极致,成了一种莫大的反讽——有胆子签名,却没有胆量和莫须有的“暴徒”较量!


学者和作家的任务在于老老实实写自己的东西,不在于当真人秀式的推销员。动用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的彪形大汉团团围着的签名活动,即便不是于丹女士的本意,也是很不得体的。与其这样签名售书,不如直接打道回府。那样,公众对于丹女士当刮目相看矣!

新闻链接:http://enjoy.eastday.com/e/20081013/u1a391461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