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朽”何以受奚落?
(2008-09-02 12:11:16)
标签:
杂谈 |
“豆腐渣”工程千夫所指,在于这类工程经历不了数载风雨的洗礼,不坍塌也是摇摇欲坠。百年大计的工程凤毛麟角,对百年工程的期待才成为民心所向。出人意料的是,有些“百年不朽”项目,民众迎接它们的不是鲜花和拍手叫好,而是一片嘘声。是“百年不朽”有毛病,还是公众思维不正常?不妨看看下面的新闻吧。
8月28日,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透露,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共要修建548座新客站,其中有一批要建成百年不朽的客站,总投资规模约1500亿元。未来,在全国将建成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9月2日报道)
铁道部摩拳擦掌,欲建一批百年不朽的客站,本该赢得民心才是。浏览新浪和网易上这则消息的评论,奇怪的是网上质疑声成片:“客站不朽,人都会腐啊。百年不朽?你蒙谁啊?”“这个事情可以入选为08年最具娱乐性的新闻。”“百年不朽,今年最恶心形容词。”
“百年不朽客站”尚在酝酿阶段,为何已经讨人嫌,甚至受到奚落?这种反常现象,有必要解读。
“百年不朽”受奚落,不是公众挥金如土,也不是他们不爱国,而是另有原因。经验告诉时人,他们所能目睹到的不少建筑物,何尝不是“一朝君子一朝臣”,这边刚投入使用没几年的建筑物(或其它工程项目),来个新官如果看着不顺眼,转眼间还在青少年的建筑物便可能“灰飞烟灭”,成为抽象的历史符号。国家的投资,被某些个人意志毁掉。“精神决定物质”这种逆向规则不消失,任凭工程师和建筑工人合力建造的建筑物再固若金汤,哪怕其设计寿命高达千年,也架不住几台推土机和几包炸药的威力厉害。建国近六十年来,铁路部门修建的客站中,高龄客站中迄今幸存的有几座?这些客站,还能再使用半个世纪吗?如果连铁道部官员自己心里都没底,怎么能怪公众的挑剔和怀疑?“100年?计划赶得上变化吗?
后面得当官的说不定用不了10年都能给你拆迁了,再建个更大的。”这类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公众奚落铁道部声称的“百年不朽”客站目标,除了“朝站夕拆”的官场规则无法确保“百年不朽”客站能长命百岁外,对于如今的建筑质量,同样持不信任态度。有人说,英国有些客站从发明火车起就开始使用,这些老车站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如果这个说法属实,我想知道的是,当年英国的铁路工程师在修建这些车站时,可否也如此高调表过态?如今车站成了百余岁的“老人”依然宝刀不老,英国人是否自我表扬?务实的人干事情,用自己的良心干活,让后人去评说,比先夸下海口更明智。我们哪座大型火车客站在建造前和投入使用时不是质优工程?历史不会撒谎,事实能检验真伪。有网友爆料说,“前几年不是把北京西站吹得天花乱坠吗?为何今年就在大修特改呢?”缺乏独立的建筑质量监督,“就现在这没有监督的社会能做出百年不朽的东西?除非建筑商建的车站自己家用。”
在一个“百年大计”已经快变成陈词滥调甚至是吹牛皮的时代,“百年不朽”的可信度太低,“百年不朽”的诺言我们无法验证,谁会轻易相信这类表态?何况,遇到一场自然灾难,这些“百年不朽”的东西还能屹立于原地吗?“既然是‘百年不朽’,那么碰上的肯定是‘千年一遇’。”
“少用‘百年不朽’之类的词吧,能20年不朽就是奇迹了。”“好事情做好,不要讲没有边际的话。社会发展如此地快,竟然讲出‘百年不朽’的话,可笑之极!”铁道部的官员,是否兼听网上民意,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能无愧于后人就可以了,没必要对着今天的人们引吭高歌?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902/03/4KQ9075T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