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欲望遇到了权力的标尺
(2008-08-26 12:01:31)
标签:
杂谈 |
构成社会的框架是关系。关系意味着利益指向,不同的关系相互交错,利益的指向难免发生冲突。人际关系的利益指向,组成了人际的社会关系;交叉、冲突的组织机构利益指向,构成了社会的权力关系。不同的权力关系相遇,表面上较量的是权力标尺的高与低,实质上是利益欲望的角逐。如果看了下面的这个报道,助威对这段话就不会感到抽象了。
山西省政府联合河南和山东省正计划投资千亿修一条横跨山西、河南、山东的铁路货运专线。地方政府的报告中,铁道部占股30%,铁道部的报告中则要求占35%。虽只差5%,但这将使铁道部拥有否决权,此前预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成为泡影。(《每日经济新闻》8月26日报道)
我国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估计非煤炭莫属了。煤炭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山西独占鳌头。上苍的“恩赐”,一旦技术助其一臂之力,造福于一个时代局部地区的某些人,遂成为可能。山西的煤老板,以及煤老板幕后的撑“伞”者们,是煤炭资源造就了这批富翁。往海边修建铁路货运专线,除了方便专线沿途的省份用煤炭方便外,最终的意图在于出口煤炭创汇。从这个角度看,这条酝酿中的铁路货运专线倘若修成,我国的煤炭资源“流失”海外的力度只能加大。我国煤炭的储量下降的趋势,只能加速而不是相反。任何一个对国家战略、对后代子孙负责的公民,都未必赞同山西、河南、山东和铁道部合资修建这条专线,因为这是地方和部门利益欲望得以实现的途径。网上不少人对这条专线也是几多的敬畏:“山西的煤老板是发祖宗财,断子孙路。等到煤挖完了,山西会变成荒无人烟的地方。”“运力落后也未必不是好事,最少资源能采伐慢点。”“还是不修铁路为好,哪怕经济发展慢点,也总比牺牲一代又一代好!”
地方政府和铁道部的股份比例之争,暂时搁浅了这条专线。山西方面负责人表示不满。从法理上说,铁道部的欲求并不占理。按照《铁路法》的解释,我国的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山西、河南、山东和铁道部合资修建铁路货运专线,符合立项要求。通读《铁路法》,尽管我国的铁路政策是“对国家铁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运输管理体制”,但只授权铁路主管部门对修建地方铁路和铁路专用线的审批权和宏观管理权,却未见有铁道部必须占有股份之说。晋、豫、鲁三省的铁路货运专线,不知是铁道部私下要求参股,还是三省为讨好铁道部有意邀请铁道部入股,股份比例的分歧最终导致专线计划的流产,这是铁道部滥用权力的写照。任何权力都有个适用的范围,这个范围从底线到上部有个标尺,在这个标尺的刻度之内行事,尽管其中也有道德的因素,毕竟还属于权力合法的自由裁量,不至于过分。超出这个标尺的合理限度,是权力的滥用,受到的不该仅仅是指责。
利益的欲望,多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出口,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也是对后代子孙的掠夺;职能部门游离于权力的标尺之外,是权力绝对化的结果。山西煤炭货运专线的暂时搁浅,是两者不正当利益诉求相撞的良性后果。就我个人而言,真希望他们四方永远达不成协议,保护我们的宝贵煤炭资源不变脸成一些意义不大的外汇符号。
如今这个权力的欲望和权力的标尺“打架”,造成的是喜剧效果。权力的正当博弈,需要摈弃违背道德标尺的自利。那样,利益的欲望遇到权力的标尺就不会打架,也就无所谓喜剧和悲剧之说了,因为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是非常态的。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826/06/4K8KRVB1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