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打着孔子旗号上路?
(2008-07-28 11:57:30)
标签:
杂谈 |
国学热,孔子也跟着成了当代的“明星”。娱乐圈的明星,其追星族,以身心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居多,这些追星者多半是盲目的崇拜所致。而那些“古代明星”的追星族,年纪一把,学问满腹,其追星的目的很清楚。这些人之所以“追星”,情况比较复杂,有真敬仰先哲的,也有假借敬仰古代明星来抬举自己的。后一种“追星族”,数量不多,但善于炒作,其能量不可低估。这样的追星族,现在冒出来的频率看涨。
27日上午,在郑州66中,百余名家长受邀听取国学专家闫合作的讲座《孔子家教智慧》。这是闫合作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的首场演讲,他将自费沿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宣讲孔子家教智慧和教育智慧。闫合作此行还计划收10个“弟子”。不带成绩好的学生,他要带学习有困难、被传统学校教育抛弃的学生,或有网瘾、叛逆等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东方今报》2008年7月28日)
很陌生的一个国学专家,要重走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路,这个消息,很是令人吃惊。世上的路很多,走的人很多,重走某个人的曾经走过的路,本不是什么新闻。遗憾的是,今天的人,步子还没迈出来,却在借助媒体向世界宣称自己要重走某某名人曾经走过的路。言外之意,他即将重走的这段名人之路,是有意义的。对这种“重走”,笔者不以为然。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在我看来,这句话更多适合于物理空间的路的定义,未必能适用于个人成长的路程。以孔子周游列国为例,他当初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在当地上班,或者在家里教书,偏偏要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有他的苦衷,也有他的目的。他的路,是孔子本人走出来的,别的人跟着效颦,即便的其同时代的人,也未必能重走个模样。如今什么时代了,不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来“物是人非”都做不到了,今天的人再去“周游列地”(为免得引起误会,不敢轻易用“国”字),路是走了,问题是,在重走期间干什么,为的什么,效果怎么样,显然无法复制孔子吧?闫先生此行,看样子无非是重复他的讲座而已。如果讲座是免费的,倒也算公益活动的一种;如果是收费的,会不会加重学生家长的负担?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老先生是不是有私心,图的是名利双收,不好说。就我们的这位“国学专家”而论,其意图应该比较明了。不然的话,悄悄联系所到城市的学校,开办小范围的讲座,也就罢了。请来媒体当“轿夫”,未免过于急功近利。假若当年夫子周游列国也是媒体随行,他还是圣人吗?
我不反对闫先生的讲座,也不反对他制定的行进路线方案。但是,对他打着孔子的旗号上路,以国学专家的行头自居,在孔子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在报纸上抛头露面出来“周游列地”,实在不敢恭维。讲自己的心得,谈自己的看法,育自己的人,不要自抬身价,甚至还刻意作秀地专挑10名学习成绩不好的“弟子”陪游(闫先生自称反对学生自尊心的教育方法,你自己在媒体上宣称专挑不好的学生,这种做法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恰恰证明他离开这些包装,很难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的。重走为什么如此艰难,相信他比咱们更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忽悠自己,是个人的权利;忽悠公众,还是讲究一个“慎”字吧,国学专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