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月1日,北京奥组委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对其所发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对残疾人的心理描述存在错误引发的问题,表示歉意,并决定撤回该读本,重新编写。北京奥组委诚恳地向所有看到该读本并受到伤害的残奥组织、运动员和残疾人朋友表示歉意。(《京华时报》6月2日报道)
《志愿者读本》硬伤,这样的败笔,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读本败笔”,值得反思。
其一,读本败笔,根子在读本的编撰者专业水准不合格。一本面向众多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发行的专门读物,其编写的宗旨是指导志愿者如何更好地为北京奥运会做好服务工作。可以说,读本就是志愿者服务奥运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如果存在缺陷,存在缺陷的章节很可能误导志愿者。出现这样的缺陷,一来说明编写该章节者缺乏专业的素养,或者说根本不懂残疾人心理;二来说明该教材的组织者和审定者工作失职,给北京奥运摸黑不说,还亵渎了奥林匹克精神,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笔者查阅了审订这个读本的相关报道,2006年6月25日,方力、冯惠玲、张振良等负责人组织的评审会,称发现了内容方面的不足。遗憾的是,不足之处还是有漏网之鱼,结果酿成了今天的尴尬。这样的教训,在以后的教材性编订、编审过程中,当引以为戒。
其二,两年前编写、审订的一本小册子,其缺陷也差不多快两岁了,为什么时至今日才被发现,并且是国外的记者首先发现的,这说明了什么?面向国内志愿者发行的志愿者读本
,第六章第三节对残疾人心理存在不恭之处,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被发现,究竟是我们的编者和使用者没有细读读本,还是有人发现了缺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管如何,都表明我们对残疾人心理的了解不够多。如果编写相关章节时,邀请残疾人参与讨论,如果邀请国内的心理学名师当顾问,也许这样的败笔完全可以消灭在编写阶段。遗憾的是,读本败笔是由一个母语非汉语的国外记者发现的,不论人家细心研读这个读本的目的为何,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的编写者和审校者以及志愿者,在细心阅读这个小册子之时,能够像美联社这位记者心细的话,读本败笔可以早点被发现,中国公民发现并率先指出,北京奥组委的尴尬可能相对少一点。诚如网友所说:“这样的读物应该让所有人(包括残疾人)试读,听取反应后再发行发送,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件是否认真,实实在在地以人为本的事。”
其三,读本败笔的“保密”,同样留下些许的遗憾。不管是北京奥组委的声明,还是媒体的报道,对读本败笔的介绍,一概语焉不详。笔者查阅多时,也不知道这个读本第六章第三节《扶残助残技能》的不当之处到底是什么,给我们以后更好地和残疾人交往制造了信息障碍。北京奥组委的网站下载该读本的链接,惟独第六章已经关闭,又没有具体的记者提问的信息,错误信息该不该有一定的透明度,给人以汲取教训的机会,值得商榷。当然,北京奥组委的用意,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只是留下新的遗憾而已。
细节决定成败。高水平的奥运会,宏大的战略步骤固然重要,但诸多数不清的战术和细节,更为重要。全世界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们。奥运尚未成功,国人尚需努力。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602/02/4DDAU9IA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