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信息披露非常及时,没有给谣言以生产的时间。随着抢险攻坚战即将告一段落,有关灾情的信息有所“混浊”,各类预言以及小道消息通过一些途径开始传布。
公众急于知道灾区的情况是否像外界传说得那样不尽人意,无疑需要解答。5月15日中午,笔者抵达四川绵阳某高校,给受困的部分大学生送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捐赠的食物和药品。利用这个机会,在绵阳了解情况,发现传言虽然没有满天飞,但某些不确切的消息同时在灾区和非灾区“散步”,给双方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举例来说,在出租车上和司机聊灾情,司机师傅说,有传言说地震的中心将从汶川向绵阳市转移,这两天弄得不少绵阳市民人心惶惶,生怕真的灾祸将临。我们不是地震学家,没有发言权。震中地带转移之说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传言虽然不是现实,但还是给灾区的群众不少心理的压力。看到一些学生纷纷离开城市返回家乡,我很想知道真相。傍晚和德阳一位教师聊天,谈起汶川大地震,这位老师比较镇定,我很是纳闷。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曾在汶川读书几年,当时那里也曾发生过几次地震,只是震级没有这么大。不过,对汶川当地人而言,已经相对习惯了地震,反而没有那么恐慌。从现在的情况看,地震中心地带的汶川受灾情况可能还没有北川严重,虽不敢说汶川人具备一定应对震灾的经验有关,起码从一个侧面驳斥了地震中心地带向绵阳转移之说。
在北京的时候,一些人担心绵阳的物价飞涨,物资供应匮乏。不错,城区的不少店铺关门,就笔者在西南科技大学附近考察的情况看,矿泉水没有外界传言的7元钱一瓶,确实如央视报道所说1.5元一瓶。当时,我也曾担心这个问题。不论是这里的老师还是学生,都给我讲述了他们深受感动的事情。新区北边的一家商店,老板进了一顿的矿泉水,打出不挣昧心钱、不发灾难财的口号,感动了许多人。一些饭店的老板,还曾免费供应少量食品。校内一家小卖店的女老板告诉笔者,她的小店里的物价没有因为地震而上涨。我问了鸡蛋,每500克还是3.5元,矿泉水也是1.5元。从不少商店的货源储备看,没有发现物资真正匮乏的迹象。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这几天的蔬菜和肉类的价格,略高于地震前的价位,不过还是买得到的。
和学生聊天,他们其中的一个心愿是希望外界不要制造紧张空气,因为连续多次的余震,已经使得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经不起太多的传言的打击。这个“心愿”,大大出乎我的预料。的确,电视直播地震救险,毕竟只是少数的几个地点,大多数重灾区的生活,绝非我们想像得那么可怕。街上打麻将的市民,还是时有所见。他们的悠闲和对电视新闻的变相批评,反而让我糊涂了:究竟是谁错了。也许,全国人民都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当成了北川,反而伤害了灾区群众的感情。
一则当地的短信提醒市民,不要“轻信传言,散步谣言”。“散步”乃“散布”之误写,但传言还在不少地方“散步”、游走,虽不算严重,危害还是显而易见。希望传言止步,别再继续“溜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