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真伪华南虎照事件,余波未了,其“后遗症”——对照片和新闻的次本能不信任感,已经显露出来。
症状之一:最近一些网友对“嫦娥一号”传回的首张图像表示怀疑。对于该传言,欧阳自远院士作出回应:“可能最近大家在谈论华南虎照片的真假,因此也开始怀疑‘嫦娥’传回图像的真假。‘嫦娥’传回的图像确实是真的,是经过非常复杂的拍摄、传输、接收、处理过程后得到的。”(《新闻晨报》2007年12月2日)
症状之二:美国电视节目“终极真相”制作小组11月30日宣称,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地区尼泊尔一侧发现了“雪人”足迹。他们带来摄影机和相机,并为足印做了模型。(《新快报》2007年12月2日)
月球照片的发布,使“嫦娥一号”失踪的传言不攻自破。然而,多疑的网民,进而怀疑该照片“抄袭”了美国2005年所拍的月表图像。美国新闻工作者发现了“雪人”足迹,虽是一家之说,可是,我们的网民,有的怀疑“搞不好就是周正龙寻找华南虎迷路了,走到珠峰了去留下的”脚印,有的认为这是“洋”周正龙的杰作,有的则发出“看看,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正龙精神了”的冷嘲热讽。
尽管华南虎照片尚未水落石出,我们却迎来了一个“真伪华南虎照”时代,可怕的不信任感,成为这个时代的氛围,并在社会的上空不断弥漫。群体性意见,被天然划分为两个阵营,并且是对比悬殊的阵营。群体性话语的威力,“继往开来”,对嫦娥一号的月球照片说三道四,对“终极真相”制作小组成员的发现嗤之以鼻。
网络时代,言路畅通,公民享有的话语权史无前例。然而,网络时代的话语权,有时却是可怕的:是“周正龙开了先河,此人当诛!”持这类观点的人,并非在少数。问题是,即便周正龙拍摄的所有照片是伪造的,他的罪行到了当诛的地步吗?如果不是,谁有权签发这个判决令?“当诚信消失了以后,一切都会被认为是假的,一切又都会被说成是真的。卫星上天,信誉落地,这是最大的危机。”
如何解释时下的网络话语乱象?是几个周正龙们煽风点起的火,还是网络上出现了某种被唤作“不信任感”的“病毒”?相信看过法国社会学家勒庞《乌合之众》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们会患有这样的“时代病”。是网络造就了一个新的庞大的群体。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喜欢用蒙太奇思维方式看社会现象的群体,拒绝逻辑,摈弃推理,跟着别人的观点走。初次阅读《乌合之众》,对勒庞贬低他那个时代的群体的态度,真有点看不惯。及至经历了“真伪华南虎照”事件、嫦娥一号“失踪”传言、嫦娥月球照片“抄袭”传言,以及将美国“终极真相”制作小组成员比作“洋”周正龙的最近事件之后,笔者不得不沉痛地接受了勒庞的断言。
网络使用者构成的群体,属于异质性群体。缺乏责任感,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造就了网络时代的一批特殊的“乌合之众”,用一种想当然的理性和智慧,不时地诋毁他人,怀疑一切,制造舆论专制。这其中,不乏高学历的专家。遗憾的是,在网络上,他们同样是普通的网民,同样变得有所弱智了。
这个世界上,真实的东西毕竟占有绝对的数量。拥有质疑精神固然难能可贵,问题是,不能在这个群体中迷失了自我,不能当新时代的弱智儿,更不能充当言论的刽子手。
拒当网络时代的“乌合之众”。经历事件还要睁眼看事件,不当人云亦云的“乌合分子”,需要从自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