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饼王何以成“祭品”?

(2007-09-24 14:01:42)
标签:

时事评论

 

由于天气太热且没有用防护罩,23日,在首届巴蜀食品博览会暨月饼节上展出的重庆月饼王“龙凤呈祥”母子饼王进行了销毁。该龙凤呈祥子母月饼除了两个大的龙凤饼外,另外还由2008个小月饼组成,底座直径2.5米,总重600多斤。(新华社2007年9月24日报道)

 

一个重达600余斤的组合式月饼,是不是用来吃的,究竟是纯粹的观赏品,还是消费品,我不清楚。如此多的面粉和配料,放在一个三口之家,够啃半年了吧?参展者明知道重庆的气温不利于月饼露天放置,结果还是“大意”了,致使“月饼王”变成了“霉菌王”,最终不得不销毁。从媒体报道的语气看,感觉不到些许的批评生。经验告诉笔者,这显然是一则典型的反面文章正面做的消息。明明是坏消息,报道的角度却是借机给“月饼王”的生产厂家唱赞歌。如此看来,对生产商而言,“月饼王”变质似乎是他们有意所为,不发生霉变,便没有销毁的借口,并且不得不拍卖出去。这块月饼,哪怕拍卖2000元人民币,给生产厂家带去的经济效益,也是微不足道。相反,一霉变,生产者边销毁边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我们是如何以消费者的利益为第一。明眼人看能看不出商家的这点小把戏?不然,你们提前做好保鲜措施,不就吗事都没有了吗?何况,不浪费原材料,爱护自己的产品,这是企业的本能。“本能”的丧失,要么是“月饼王”的生产者真的弱者,要么是故意留下破绽,以其制造轰动效应,用一块月饼给企业做广告。

 

“月饼王”就这样昙花一现,作为中秋商业促销的“祭品”,告别了人间。对这个事件,许多人在谴责。“太浪费了,这些东西还这样拿出示范,知不知道什么叫可耻,这是我们国人的悲哀!”“暴殄天物,无耻之尤,狗屁记录,败坏道德。”“浪费粮食,必遭天谴。”群众的眼睛不仅雪亮,而且声音也代表着是非曲直。

 

然而,仅靠谴责是不够的,我们更有必要深挖一下,为什么“月饼王”被扭曲成“变性月饼”,不是供人纪念中秋,而是共展出和当宣传板的。中秋文化萎靡不振,传统文化如何在时代新语境下重获新生,逐渐成为一个时代性的新课题。作为食品企业,为中秋传统的振兴设计出更多的月饼新品种,也算是对中华民族的一个贡献。遗憾的是,一些商家,眼里盯住的只有孔方兄,只有噱头式的商业促销活动。至于其它,似乎和它无关。于是,管它什么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的政府号召,管他老百姓是否反感,我们只管按商业原则行事。可想而知,由这样的企业来生产月饼,很可能不是促进中秋节日的振兴,很可能是在加速中秋的灭亡。

 

中秋是一个倾诉思念之情的节日,月饼是表达思念之情的媒介物。这个媒介物,必然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我们传统的节俭精神。不拿粮食当粮食式的“竞豪奢”,只能是对中秋和月饼的异化。
“月饼王”成了中秋“祭品”,是谁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