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读班的是与非

(2007-08-05 11:30:50)
标签:

教育杂谈

 4日,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在湖北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称,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重庆晨报》2007年8月5日)


办高考复读班有利可图,并且学校的名气和办复读班的收益成正比,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复读班的政策走向,关乎其自身的兴衰。禁止公立中学举办复读班,有人喝彩,有人沮丧。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我们不妨来解剖一下复读班的是与非。


先看复读班的“是”。尽管高校扩招了多年,但是,被排斥在高校围墙之外的考生,依然很多。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现在,法律已经解禁了高考生的年龄限制,这意味着,任何人都有参加高考的权利。在高考还近似于某种竞技比赛之时,参加专业的技能训练,有助于增加高考成功的几率。正因为这样,业余的高考补习班、专业的高考复读班,才能被当作教育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生产”。周济部长的这次讲话,也只是给公立中学戴了个“紧箍咒”,不许这类高中靠国家教育资源牟利,却没有禁止私立中学。这表明,教育部并没有否认复读班的合法性。甚至说,假如举办复读班不是借国家资源牟利的话,公立高中的复读班,同样不会被禁止。可见,在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改变,当高考还是一种卡人享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手段时,复读班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以上属于复读班的“是”。


再看看复读班的“非”。世间的事情,有利就有弊,有“是”的因素,同时也包含着“非”的成分。复读班何尝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落榜考生和曾经错过高考机会者以获取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也造成了“不当”的竞争。绝大多数的复读生毕竟有过高考经历,他们的应试经验和应试能力,从理论上说应该高于应届生。两类不同身份的考生,在一个起点上赛跑,由此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又注定了复读班的某种不公平性。从这个角度说,复读班本身又是不合理的产物。再者,复读班按所在学校的名气大小,收费方面差异也很大。所有这些,无不证明复读班的“非”。


教育部取消公立高中举办复读班的资格,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诚如不少人所质疑的那样,“就是犯人还要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的,更何况他们是求学”;“公办学校不办复读班,由私立来办,仍然存在复读大军,仍然影响应届生的利益”;“公办学校不准办复读班,私立的学校可以办,到时候收费会高得可怕”。


公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时下,高考选拔人才制度的缺陷没有解决,录取分数的地区差悬殊,直接威胁到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相比之下,复读班的是与非,反而“轻”了许多。笔者以为,在公立中学举办复读班的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未必合适。与其硬砍,不如有效利用。收费标准要合理,不以赢利为目的。如果教育部能抓好这个环节,教育资源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同时,高考录取的分数线,对复读生再适当提高一点,考虑应届生的实际利益,那么,公立中学开办复读班,又有何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