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出来啦,最后一名矿工出来啦!”8月1日12时53分,当最后一名被困矿工——陕县支建煤矿开拓队副队长曹百成戴着眼罩,在救援人员的搀扶下安全走出不足两米高的矿井口时,被激动万分的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紧紧握住双手:“你受苦啦!你是大家的英雄!”至此,76个小时的紧急抢救获得圆满成功。(《大河报》2007年8月2日)
陕县矿难被困的69名矿工全部生还,创造了我国当代矿难营救史上的一个奇迹。矿工得救,他们的家属放心了,参与抢救的所有人员圆满完成了任务,组织实施救险的各级部门的主管官员,悬了76小时的心也终于放下了。陕县矿难的这个“大团圆”,既是我们所期盼的,也是许多人几乎不敢相信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陕县矿难的大团圆结局已经谢幕,在人们欢呼雀跃的时候,笔者则替全国的采矿工人有更多的奢望:
奢望之一:如果全国所有的矿井都预留通风口,那该多好。陕县的这次煤矿透水事故,之所以能有“大团圆”的结局,“不幸中的万幸,矿下的通讯设备没有被破坏,而且还有一个直径为三寸的通风口可以利用。正是这两样设施,为69名矿工带去了生的希望。”(《今日早报》8月1日)通讯设备没被破坏,固然重要,但是,假如没有这个直径三寸的通风口,纵使有再先进的通讯设备,被困的矿工还能和地面通话吗?没有这个通风口,即便可以通话,缺乏氧气,缺乏食品,被困矿工的生命同样危在旦夕。在目前没法从客观上彻底杜绝矿难之前,每个采矿企业,能不能把坏处想到最坏,设法在矿井的通风、通讯、紧急通道上做准备,以防不测发生之时,先确保被困的矿工的生命不受到威胁?这是矿工的最大奢望,更是矿工家属的莫大奢望,这样的奢望过分吗?不过分的话,能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呢?
奢望之二:如果每一起矿难,不管被困的人数有多少,能不能都像陕县矿难这样去不惜代价地营救?陕县这些事故,下矿的人员有102人,事故发生后,有33人及时升井回到地面。69名矿工的生命安全,属于特大事故,牵动了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官员的心。假如这次煤矿透水事故中,仅有一名矿工被困,各级官员会不会同样如此重视,坐镇指挥?煤矿方面会及时上报吗?也许这是一种“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问题是,先“小人”后“君子”,总比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好吧。期盼政府重视最小的事故救险,不该算一种非分的奢望吧?
奢望之三:被困获救的矿工跪下来谢恩之类的“喜剧”,不要重演。煤矿事故的发生,不是你们的错;营救你们,是所在煤矿和政府天经地义的事情,成功营救,救人者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指责而已,大可不必以下跪的形式“报恩”。希望类似的情景,别再揪公众的心了。
陕县矿难,以及划上了句号。我想,是到了总结这次营救经验、并予以强制性推广的时候了,这可是笔者个人的一点奢望。
前一篇:“反贪沙龙”是个什么“龙”?
后一篇:“千人厕所”现出了什么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