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心急功近利染黑了呼伦贝尔

(2007-06-30 11:25:54)
 

天蓝水碧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蒙古的宝藏”。凡是听过歌曲《呼伦贝尔》的人,纵使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单是“呼伦贝尔草原像不落的太阳,几个世纪照耀着富饶的北方。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巍巍的兴安滚滚的麦浪,伊敏河水长又长”的歌词,也能令你陶醉不已。果不其然,2007年6月11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宣布发现了一个储备量达205亿吨的巨型煤田,足以证明有关呼伦贝尔的赞誉并不为过。


对于呼伦贝尔而言,巨型煤田的发现,再次应验了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至理名言。面对着巨型煤田的诱惑,以神华为代表的央企、自治区大型国有企业、嗅觉灵敏的各地民企、能量巨大的游资,开始觊觎这一块流着油的肥肉 。(《财经时报》6月30日)


有油就采,有煤便挖,这种“绿林精神”,已经被某些石油企业和煤矿企业所继承。甚至说,地方政府也沾染了这种习气,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虽不敢说垂涎三尺,也是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借口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要么拍卖开采权,要么直接安排公司开采。总之,自然资源发现一处,开采一处,全然不顾后代子孙将来会不会挨饿、作难,自己这个“新祖宗”先不犯愁就行了。这是怎样一种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视行为!


发现巨型煤田不过三周的时间,尽管这个煤田的煤质并不算好,然而,可观的储量,还是被国内许多企业虎视眈眈。河北南堡油田的悲剧,极有可能在呼伦贝尔重演,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或者说“黑色银行”、“黑色提款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堡油田、呼伦贝尔巨型煤田“生不逢时”,谁叫它在出现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尤其要命的是,生在一个对社会和历史缺乏责任感的时代?


企业觊觎巨型煤田,看到的是暴利;政府青睐巨型煤田,看到的是增加财政收入,还有减缓就业压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GDP短期的快速增长。哪怕开采呼伦贝尔的巨型煤田,会污染美丽的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但是,利益面前,地方居民的利益,又有谁真的在乎呢?几十年后,开采企业可以拔寨离开呼伦贝尔,决策开采的官员,不是养尊处优地颐养天年,就是早已作古,谁会对历史负责?


准备“饱餐”的企业和当地政府,在决定开采之前,最好还是听听民众的意见吧。那些担心因为开采这个巨型煤田而染黑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反对声音,相信不是愤青式的非理性语言,一个负责的政府官员,首先要替大自然负责,要对未来负责,最后再衡量眼前的蝇头小利究竟划得来还是划不来。


不过,呼伦贝尔的巨型煤田,确实是“一块流着油的肥肉”,但是,君子爱财,尚且讲究个取之有道;政府爱财,是否也得恪守这个道德规则呢?否则,小心急功近利,染黑了呼伦贝尔。
 


对于呼伦贝尔而言,巨型煤田的发现,再次应验了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至理名言。面对着巨型煤田的诱惑,以神华为代表的央企、自治区大型国有企业、嗅觉灵敏的各地民企、能量巨大的游资,开始觊觎这一块流着油的肥肉 。(《财经时报》6月30日)


有油就采,有煤便挖,这种“绿林精神”,已经被某些石油企业和煤矿企业所继承。甚至说,地方政府也沾染了这种习气,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虽不敢说垂涎三尺,也是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借口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要么拍卖开采权,要么直接安排公司开采。总之,自然资源发现一处,开采一处,全然不顾后代子孙将来会不会挨饿、作难,自己这个“新祖宗”先不犯愁就行了。这是怎样一种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视行为!


发现巨型煤田不过三周的时间,尽管这个煤田的煤质并不算好,然而,可观的储量,还是被国内许多企业虎视眈眈。河北南堡油田的悲剧,极有可能在呼伦贝尔重演,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或者说“黑色银行”、“黑色提款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堡油田、呼伦贝尔巨型煤田“生不逢时”,谁叫它在出现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尤其要命的是,生在一个对社会和历史缺乏责任感的时代?

企业觊觎巨型煤田,看到的是暴利;政府青睐巨型煤田,看到的是增加财政收入,还有减缓就业压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GDP短期的快速增长。哪怕开采呼伦贝尔的巨型煤田,会污染美丽的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但是,利益面前,地方居民的利益,又有谁真的在乎呢?几十年后,开采企业可以拔寨离开呼伦贝尔,决策开采的官员,不是养尊处优地颐养天年,就是早已作古,谁会对历史负责?


准备“饱餐”的企业和当地政府,在决定开采之前,最好还是听听民众的意见吧。那些担心因为开采这个巨型煤田而染黑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反对声音,相信不是愤青式的非理性语言,一个负责的政府官员,首先要替大自然负责,要对未来负责,最后再衡量眼前的蝇头小利究竟划得来还是划不来。


不过,呼伦贝尔的巨型煤田,确实是“一块流着油的肥肉”,但是,君子爱财,尚且讲究个取之有道;政府爱财,是否也得恪守这个道德规则呢?否则,小心急功近利,染黑了呼伦贝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