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统分有错,别让计算机当替罪羊

(2007-06-27 10:52:32)

高考作弊现象,每年不同程度存在。值得庆幸的是,在阅卷和录取环节,被曝光的事件几乎为零。然而,这个“零记录”,刚刚被改写了。

安徽省教育厅通报,今年高考文科综合科目成绩因计算机漏统了第39题考分,致使文科考生成绩统计有误。文科各批次(含艺体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将重新划定,查分时间推迟至29日,志愿填报时间顺延至7月1日。(《新安晚报》2007年6月27日)

高考结束,各地公布了发布成绩的日期,众多考生及其家长对这一天的到来,翘首以待。没想到,安徽省教育厅的这个通报,令该省多少文科考生(家长)惊愕?重新统分,重划分数线,又将让考生和家长们承受多少的精神煎熬?这原本已经很伤人心了,该省教育部门将计算机当作罪魁祸首,不仅难以令人置信,而且很不负责任。

出现差错,寻找“替罪羊”,是某些职能部门的拿手好戏。高考统分现代化,计算机的功劳不可磨灭。稍有点计算机常识的人都清楚,计算机漏统分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为此,笔者咨询了一位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这位老师告诉我,计算机漏统某道题的分数,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安徽省高考阅卷的计算机数据库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一个数据库从设计程序到投入使用,其间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测试,以验证其可靠性。何况,高考阅卷使用的计算机数据库,事关数以百万计的考生的命运,这样的数据库在投入使用前,不可能是临时找人设计,来不及验证便投入使用。按照安徽省教育厅目前的说法,如果真的是计算机出了错,只能证明他们设计、购买的数据库不成熟,责任在教育部门,更不是计算机这个工具。

第二种可能性,发生在安徽的这次高考统分有误,很可能是一批考生觉得自己的分数不对头,要求查分,安徽省教育厅担心查出更多问题,有益将责任推给计算机,反正计算机又不会辩解,确定这样一个“替罪羊”,兴许再合适不过了。问题在于,从计算机的角度说,计算机执行的是人的指令,根本不可能“粗心大意”,全部漏统一道题的考分。可见,将本该教育部门承担的责任强加给机器劳动力,实在是欲盖弥彰。再者说,高考使用的数据库,全国应该一样,如果出现差错,计算机不可能对安徽考生带有“偏见”吧,故意“克扣”他们的分数。可以说,计算机是漏统分数的肇事者,难以令人信服。

第三种可能性,可能是黑客捣乱所致。可观的说,这种可能性更小。高考阅卷使用的网络,是专用的,和互联网之间作了物理隔断处理。网上黑客攻击之说,自然无法成立。当然,不排除内部人员捣乱,亦即内部人员“黑”自己的电脑系统。即便如此,像高考阅卷这么重要的工作,所录入的资料,应该每天备份,纵使遭遇黑客攻击,也不至于酿成大错的。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在阅卷过程中,对计算机做了手脚。安徽官员卷入高考黑幕,会不会有哪个官员的子女参加高考,雇佣专用……?尽管这只是猜测,但可能性却无法排除。如此猫腻,究竟有还是无,有待警方侦查。

高考统分有错事件,幸亏发生在纸质试卷时代。若干年之后,假如高考全部采用电子试卷,这样的“错案”不公布,连搜集证据都不容易。所以,安徽高考统分有错事件,不该草率盖棺定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