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政府官员车志敏称,该省将在全国首设“诤言奖”,最高奖金高达五万元人民币,以此鼓励民众讲真话讲实话,监督政府工作,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云南诤言奖为常设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中新网6月26日报道)
车志敏何许人也?中新网的报道中语焉不详。他透露的有关“诤言奖”的信息,其可信度,打了折扣。平心而论,笔者倒希望这个消息有假。假如属实,则是云南政府弱智的写照。
尽管车志敏引经据典,声称他们所谓的“诤言”,特指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对政府工作所表达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不过,却无法改变“诤”字的本义:“直言规劝”。并且,传统语义上的“诤言”,主要指下级官员发自内心对上级官员的规劝。
如今,云南这个即将出台的“诤言奖”,用经济刺激的手段,鼓励老百姓对政府说实话,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反逻辑的。地方政府如果赢得民众的信赖,用不着拿金钱当诱饵,老百姓也会实话实说的;相反,假设地方政府拒绝听取来自下面的声音,纵使再扩大“诤言奖”的奖励范围,提高奖励的金额,照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得起纳税人的养育之恩,就足够了。对于一个麻木、冷淡的政府而已,再好的建议,再执着的诤言,又有什么意义?到各级政府机关的信访部门看看,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得到落实的究竟有多少件,群众满意的信访案件又有多少件?上访者提的意见,哪一个不是诤言,政府部门敢说认真听取了吗?
退一步说,通过上访渠道得到的信息毕竟还是少数,网络时代,一个负责的政府,只要善于听取网上有益的言论,能否闻过即改,老百姓关系的实际问题解决了,比什么都重要。网上的主流言论,不乏真知灼见。问题在于,全天候在网上聆听群众呼声的政府又有几个?其实,网上负责任的主流言论,无一不是诤言。任何一级政府,只要关注网民声音就行了。换言之,根本没必要花钱买批评。由此可见,所谓的“诤言奖”,不过是作秀的宣传策略而已,甚至有劳民伤财之嫌。难怪有人说,(诤言奖)“越看越像阳谋升级版”。
针对这诤言奖的新闻,网上有人就同一天“滇池管理局称暴发蓝藻在正常范围内不影响饮水”的报道“应征”诤言道:“俺在昆明,俺的实话就是请省委、省政俯,每天都喝蓝藻水!”官场盛行大话、空话、假话,却要求民众来填补缺乏真话的“真空地带”,就是不反思自己。所以,依笔者之见,如果云南省政府执意要搞“诤言奖”,还是不要自我诠释“诤言”的原意,把有限的奖金,留给那些有正义感的官员吧。老百姓不屑于用金钱换取真话,因为他们从来不说假话!
车志敏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其实,“知屋漏者”也好,“知政失者”也罢,老百姓固然看得清楚,不过,政府官员又不弱智,他们何尝不心知肚明?自己不说真话,不去反省,反倒缘木求鱼,不是作秀,又是什么?
前一篇:个性化号牌“短寿”的反思
后一篇:高考统分有错,别让计算机当替罪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