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豪华门”事件,将深圳宝安区公路局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媒体“兴师问罪”的舆论攻势之下,“豪华门”事件的“领衔主演”,终于开口说话了。
深圳宝安区公路局长张助浪24日称,在深圳拥有这样的办公楼并不算豪华,重新翻修的目的是把它当写字楼来经营,发挥这栋楼的经济效益,续建办公楼大门和大堂并未动用财政拨款。称会主动找纪委来调查这件事情,否则自己说不清楚。(《新京报》2007年5月25日)
一座有着“六星级”标准大厅的办公楼,算不算豪华?别说出生在穷乡僻壤的人了,纵使在大都市里“土生土长”的居民,也未必敢用否定的语气回答。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仅装修就花了2600万元的科级机关大楼,在其“主人”看来,“我觉得在深圳,拥有这样的办公楼并不算豪华。”
一栋办公楼,看法如此悬殊,究竟为哪般?原来,“奥秘”就在于“豪华派”论者和“非豪华派”论者的参照物不一样。在前者看来,任何建筑物,在时下的中国,包括经济发达的深圳,按照“六星级”标准装修,仍然显得有些刺眼。相反,在宝安区公路局长张助浪看来,在堪称美轮美奂的深圳这个都市里,“六星级”标准的建筑物,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他们的这座办公楼,档次还不够高。可见,衡量豪华与否的标杆相差甚大,造成了对宝安区公路局办公楼评价的结果迥异。面对舆论的指责,张局长觉得没什么,不是没有他的“道理”。
办公楼和宾馆不一样。宾馆需要靠装修来提升档次,吸引高端顾客入住,装修的豪华程度,通常和赢利挂钩。行政机关的办公楼则不然,其本身就是服务机构的工作场所,只要能满足办公所用就足够了。这是因为,行政机关的办公楼,最终的所有权应该归纳税人所有。当然,在“应该”二字没有被涂去之前,一些政府机关在营建自己的“公共窝子”之时,断然不会认为本单位的办公楼的产权归纳税人集体所有,而是他们的“私产”。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产,投资者每花一分一厘的钱,都要精打细算。最起码,也要量力而行。遗憾的是,时下的办公楼,有哪栋楼房在兴建前后,征求过纳税人的意见,看看是否超标?
目前,党政机关的办公楼豪华的程度,早已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动辄上亿元的一座办公楼,里面不过坐着一二百号人办公。如此“大手笔”,如果西晋的大富豪王恺转世,他甘拜下风的对象,想必就不是石崇,而是各地五星级以上的机关办公大楼了。只是不知道,能让宝安区公路局“甘拜下风”的经过得了,在深圳还有多少?不然,局长张助浪还这般“谦虚”乃至“自卑”,发出“这样的办公楼并不算豪华”的感慨。
深陷“豪华门”事件漩涡的主角,不是反思自己的决策有无不妥之处,“最担心的是我太太”,“如果我失败的话,就是太坚持原则。”家事重于公事,舆论的批评也不在话下。照此说来,这样的办公楼即便豪华也不算什么,局长太太的情绪才最关键。
前一篇:“有权拒绝”又怎样?
后一篇:公祭何以受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