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管粗暴吊销资格,城管局过黄线咋办

(2007-05-15 10:45:04)

说脏话、撵商贩、挥老拳、抢物品,这些“经典”动作,多半是城管部门的集体形象。这样一副“多面人”的“尊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能好得起来吗?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作为首善之都的城管局,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的力度远高于一般城市,北京市城管部门的形象,达标应该不成问题。

14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宣布,着便服执法、酒后执法、粗暴野蛮执法、不开票据执法、使用协管员单独执法等五类不文明执法行为被列为城管队员执法“黄线”。如果城管队员触犯“黄线”,将被吊销执法资格。(《京华时报》2007年5月15日)

被北京市城管局列入“黄线”的城管执法人员行为,历来是令商贩怕、百姓恨的行为。该局拿这些不文明的执法行为开刀,虽然城管部门也承认举证难,毕竟也算多了一项家法,纵使无法从根本上约束每个执法人员,吊销执法资格,等于砸了城管执法者的饭碗,其震慑作用,应该不小。这个规定,相信会得到在北京经商的商贩(户)和北京市民的拥护。

有人站出来管教城管队员这群“淘气的孩子”,当然很好。我的疑问在于,倘若哪天城管局也变成了“淘气的孩子”,其部门行为超越了“黄线”,又该如何是好?城管队员的“父母”是城管局,这些队员的“爷爷”、“奶奶”又是哪位?他们“教子”可曾有方?

这确实是个有点不好作答的问题。释疑的前提是,需要给这群“淘气的孩子”作个“亲子鉴定”。的确,城管局在全国的城市中遍地开花,设置这样的机构,有相关的文件依据。也就是说,在制造城管这个备受争议的“淘气家族”问题上,国务院扮演了“计生委”的角色,颁发了“准生证”;县市级的地方政府,则是标准的“父母”。

至于“教子”是否有方,我想,不言自明。何以见得?统计一下全国所有城管部门被媒体关注的角度(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基本上就给这个部门画出一副肖像了。如果说有人怀疑媒体的报道不全面,缺乏客观,再听听舆论的声音,总该打消了先前的疑虑了吧?一个部门,如果真的很有教养,以民为本,老百姓至于“忘恩负义”吗?

“子不教,父之过。”城管队伍中粗暴执法现象屡禁不止,老百姓怨声载道,呼吁取消城管的声音时有所闻。这是否告诉我们,许多城市的城管局本身,同样逾越了“黄线”?不许协管员单独执法,问题在于,协管员是城管局聘请的还是某个城管队员聘请的,谁给他们发工资?明明协管员不能执法,为什么还要像“副司机”那样上街执法?执法的过程中,动粗的“体力活”,究竟是城管队员干的还是协管员干的?被曝光后,为什么出错的总是协管员?城管局给执法人员下达过罚款任务吗,没有的话,为什么城管部门罚款的积极性这么高?

种种迹象表明,往往是城管局这个“父母”过黄线在先,城管队员粗暴执法在后。现在,要求城管队员“老老实实”,假如城管局这个当“父母”的不能率先做出个表率,效果能有多大?除非,城管局违法,政府直接吊销城管部门的执法权,或者取缔这个部门,才能迫使这个“淘气家族”不再欺压纳税人,那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