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明评说
海明评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21
  • 关注人气:19,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咱们的“民工族”知多少?

(2006-11-06 11:56:56)

随着代课教师将退出历史舞台政策的出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的代课老师惠志敏,离开了曾经奋斗了21年的讲台。 (2006年11月06日《兰州晨报》)


21年,工资从每月40多元涨到200多元。“当老师,我把家当穷了,人也熬老了!”42岁的他已经两鬓花白,但为了生存,2006年秋,惠志敏到兰州搬石头,一天30元……


这不过是无数代课教师命运的一个典型缩影。代课教师惠志敏心里苦,可是没法说,也没地方说。21年的辛苦付出,换来的只是每人每年300元的补助,折算下来不过才6300元。从今以后,惠志敏就必须和学校一刀两断、互不相欠。惠志敏是这次甘肃省庆阳市将清退的6226名代课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其中一个,其他6千多人不管工作多长时间,除了获得的补助金额不同之外,都会面临同样的下场。


这些教师之所以得到如此结果,原因在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教育民工”。全国的“教育民工”究竟有多少?看看庆阳此次遭清退的6226名的代课教师就不难估算了。教育民工的“肖像”可以勾勒如下:不是国家承认的正式教师,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暂时填补教育岗位的空缺。他们需要干最多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资,没有任何保险。


教育民工和正式教师也有相似点:工作看,和公办教师没有区别,有的比正式教师的表现还突出,惠志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2003年新学年伊始,课文《翠鸟》的最后一段有关老渔翁和孩子的对话进行了改编。他的一篇文章《教学札记二则》在国家级教学专业刊物《小学教学研究》上大胆的发表对课文《翠鸟》改编后的质疑,使被改编的内容被恢复了原貌。但是,从职业保险以及劳动报酬看,这些代课老师的福利就要微薄得多了。还是以惠志敏为例,21年的劳动工资从每月40多元涨到200多元。如今被清退,他还算拿到了较高的补助,还有一些2001年1月1日以后聘用的代课教师,每人每年仅补助100元。


可以说,“教育民工”面临的现实问题,委实不是教师职业的“专利”,其他行业也打量存在。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几乎所有哪个部门和单位,都有一群工作上任劳任怨、不分分内分外的“先进工作者”,比如说,媒体雇佣的特殊的“新闻民工”。这样的特殊“民工”,如不能转正,一辈子都只能给别人做贡献。平时发福利,拿到的报酬连正式员工的零头都不够。干不动了或是单位要精简机构了,率先牺牲的就是他们,临走只能拿着别人“施舍”的补助金忿忿不平的离开,还要想一想,这把老骨头还适合干什么。


“民工族”人丁兴旺,家族庞大,表面上看,无非是身份不平等、待遇有差别。其实,“民工族”的大量存在,是制度不平等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平等,迄今为止还很难实现。于是,因为“身世”的“高贵”抑或“低贱”,决定了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境遇泾渭分明。这是社会的幸事还是悲哀,不说也罢。


西装革履一族中的“民工权益”问题,也该受到应有的关注了。

                                                                       【王欢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